今年以來,井研縣公安局深入貫徹省廳“深耕善治”三年行動計劃和市局“三大工程”部署要求,聚焦從根本上解決警情案件、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等問題,以深耕“近鄰”治理品牌為抓手,精心打造“平安屋”“平安驛站”“平安交通”,動員群眾深度參與風險防控和基層治理,構建“警務往前靠、風險精準防、平安聯動創”的善治格局,經驗做法獲得央視、新華社、人民公安報等國家級媒體關注報道。
深耕街面“平安屋”,打造治理新陣地 把“平安屋”建在群眾身邊。按照“遠親不如近鄰”理念要求,結合人流密度、治安形勢等因素,在縣城區建立60個近鄰聯盟“平安屋”,以“1個社區警務室+N個平安屋”模式延伸警務工作觸角,為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搭建高效平臺。“平安屋”與臨街商鋪共用房屋,以相鄰20至30戶商戶組成“平安商戶聯盟”,每個聯盟確定1名小組長,在其商鋪外設置紅藍燈牌和專屬燈箱,商鋪內安裝一鍵報警裝置,配備防暴頭盔、橡膠短棍、鋼叉盾牌等裝備,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群眾遇到安全威脅或緊急情況,可就近到“平安屋”報警求助。 用“平安屋”織密安全防線。把社區民警培育成“距離最近、腿腳最勤、態度最暖、服務最優”的“近鄰警察”,每天下沉“平安屋”,帶領商戶對商場超市、大型商圈等人員密集場所和治安復雜區域開展巡查宣防。“平安商戶聯盟”扎根街面,平時守望相助、緊急時聯動處置,配合派出所、巡警、交警快速處置群眾報警228起,預防街面違法犯罪6起,實現“反應快一秒、平安多一分”。 三是以“平安屋”推動善態治理。社區民警和商戶緊密銜接、默契配合,實行彈性工作制,采取“5+2”“白+黑”模式,入戶采集基礎信息6.3萬余條,收集社情民意142條,會同主管部門解決噪音擾民、車輛亂停亂放、占用消防通道等問題7個。“近鄰”治理密切了警民關系,拉近了商戶與群眾的距離,商戶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協助民警快速化解矛盾糾紛112起。 深耕農村“平安驛站”,筑牢平安守護網。 “平安驛站”匯聚民力。針對農村“空心化”現象突出、“一老一小”留守人員較多、侵財案件和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等問題,在農村黨群服務中心或人氣較旺的茶館、商鋪布點建設“平安驛站”,把責任區民警、駐村輔警、“茫溪義警”、基層干部、網格員、“紅袖標”、平安志愿者等力量統籌起來,精準精細開展平安守護、糾紛化解、民情收集、服務群眾等工作。 “平安驛站”守護民安。結合丘區農業縣實際,統籌人口分布、地理位置等因素,以相鄰5至10戶為一個防控單元,每個單元設立1名小組長,帶領群眾開展鄰里聯防、守望相助;責任區民警或駐村輔警每日下沉“平安驛站”,組織農村義務巡邏隊,對重點道路、區域開展巡邏防范,提高農村見警率和群眾安全感。圍繞感情糾葛、鄰里瑣事、土地邊界等常見多發矛盾糾紛,責任區民警、駐村輔警帶領基層干部和群眾、商戶通過上門排查、群眾申報、鄰里反映等方式,排查化解矛盾糾紛98起,調解成功率和群眾滿意率均達100%。 “平安驛站”回應民需。發揮“平安驛站”貼近群眾的優勢,幫助群眾代辦戶籍、交管業務310余次。“平安驛站”配備“社情民意簿”,定期召開“茶話會”“座談會”,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和問題需求,反饋責任區民警、駐村輔警、基層干部落實“一事一策”解決措施。特別是針對農村“一老一小”,把“平安驛站”打造成綜合服務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關心關愛、宣傳教育、心理疏導等活動,發放警民聯系卡,落實“一人一策”關愛守護措施,24小時提供幫助服務。今年以來,全縣侵害“一老一小”刑事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 深耕智慧“平安交通”,守護群眾生命線。 “近鄰交警”升級交通安全。在國道213線、348線與農村道路交匯路口安裝40組AI電子勸導系統,對過往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超速超載、未戴頭盔等違法行為,采取方言和普通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語音提醒。駕駛員聽到提醒后,立即降低行駛速度,停車戴好頭盔,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發生。 秒級分析推動精準治理。AI電子勸導系統支持道路交通安全場景智能識別,實時監督路面交通狀況,通過后臺數據匯總分析,識別高頻次違法行為和風險隱患突出路段,交警部門組織“兩站兩員”,有針對性地落實預防和整治措施,加強路面執勤執法和秩序維護,把安全風險降到最低。AI電子勸導系統運行以來,全縣農村地區交通違法發生數環比下降21%,交通事故數和人員傷亡數環比分別下降13.8%、17.6%。 上門勸導體現人文關懷。對于多次交通違法的人員,由鄉鎮交管員、勸導員入戶走訪進行宣傳教育,經上門勸導仍不整改的,交警部門對其違法行為作出處罰,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宣傳,讓群眾深刻認識到交通違法的嚴重危害性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教育群眾安全文明出行。截至目前,AI電子勸導系統共采集摩托車、三輪車超速超載等違法數據10367條,錄入違法駕駛員信息126條,對其中的37人進行了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