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擔當是“志愿有我”,有一種精神叫“舍我其誰”,有一種默契是“同心抗疫”。面對疫情,我們曾為其他城市“加油”和“鼓勁”,為無私奉獻、不畏艱險的所有逆行者而感動,而這一次,我們卻被自己感動了。
9月8日,來勢兇猛的疫情突襲甜城,甜城湖兩岸被迫緊急按下暫停鍵。在內江市中區玉溪街道晏家灣社區郵政小區,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沒有警服和救援服,一個口罩就是他們的全部防疫裝備;他們沒有執法證與職業資格證,只有一個象征著奉獻與付出的紅袖標。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排查登記居民信息、協助全員核酸檢測、配送生活物資用品,他們就是抗疫一線的最美逆行者!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為了讓小區居民少一分擔憂、多一分理解,郵政小區業委會主任毛勇以身作則,站了出來,與居民們共同筑起小區防疫的銅墻鐵壁。“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就是敵人,我們所有小區業主必須要團結一致,共同抗敵。”毛勇說。
作為疫情防控的前線,小區防疫工作容不得絲毫懈怠,毛勇主動肩負起小區防疫使命,第一時間找到晏家灣社區負責人,共同探討小區防控疫情工作,聯防聯控,傾力而為。
在“疫”線,你總能看到一個繁忙的身影,你總能聽到一個溫暖的聲音。“負責、耐心、很有親和力、有能力……”一提到毛勇,業主們對他都非常贊賞,認為他有魄力,有擔當。
正是在毛勇的引領和帶動下,許多感人的戰“疫”人物和故事涌現――
夫妻攜手并肩抗疫。疫情一開始,郵政小區居民劉勇便活躍在抗疫一線。“社區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忙碌的樣子深深感染著我,作為小區的一分子,分擔社會憂愁、配合疫情防控,我義不容辭。”劉勇滿腔熱忱地說。在他的帶動下,劉勇的妻子也聞令而動,參加了小區志愿服務,與其他志愿者一起收集居民們的訴求,并及時幫助解決,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他們對彼此的理解和支持,是逆行路上的最強助力。
把牢“小區關”是他的任務。9月8日清晨,門衛李師傅像往常一樣騎車去上班,可是那天卻跟平時有些不同,他發現內江經開區與市中區交界處正在設置路障、勸離人員。雖說李師傅最終順利到達了工作地點——郵政小區,可這一待就是十幾天,換洗衣物等生活物品又沒有攜帶,好在他后來還是想方設法,克服了許多困難。此外,他不計個人得失,主動承擔起封控期間的小區保安工作。李師傅說:“盡管與平時相比,增加了許多工作量,但我始終要認真履行職責,為安全防疫把好關口,筑牢防線。”
我的爸爸是抗疫英雄。在每個孩子眼里,爸爸都是英雄,邱承華在他兒女心中也是如此。9月15日上午,他在小區的核酸采樣點上維持秩序,引導大家打開核酸檢測查驗碼。“請大家保持一米距離,戴好口罩,不要擁擠,做完核酸不要逗留,趕快回家。”邱承華說,“自己有空就來參加嘛,服務好大家也是服務好自己,能夠為大家分擔一點,我覺得都是非常值得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疫”線教師勇擔當。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鐘海玉、鄧召琪兩位教師,第一時間向居住地晏家灣社區報到,她們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奉獻個人力量;她們開展空中課堂,演繹著精彩的教學故事。從三尺講臺到抗“疫”一線,她們用實際行動向數十個祖國的未來和花朵詮釋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在另一個“戰場”上,書寫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與使命。
一個個平凡的人,一段段不平凡的抗疫故事,就在我們身邊,每天都在上演。僅在玉溪街道晏家灣社區的郵政小區,像這樣自發去當志愿者的就有二十多人,他們分工明確、責任到位;他們發揮著主人翁意識,與社區工作者和“大白”們守望相助、團結一心,小區至今保持“零感染”;他們用自己樸實無華的語言和平凡細小的點滴行動,書寫了人生最美詩篇,展現了關愛與守護居民安康的無私品格和大愛情懷。(劉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