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仲秋時節,內江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突發,內江市市中區史家鎮中心衛生院按照內江市、市中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安排部署,高度重視,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以決戰姿態和果斷措施,全體醫務人員繆力同心全力投入疫情防控的主戰場,醫院以其戰斗力和綜合實力為內江筑牢了最安全的抗疫防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一批敢打敢拼的職工脫穎而出,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舍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主動請戰前往疫情防控一線,除駐守好轄區內的疫情防控工作外,全力支援成都、內江抗疫。用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出了“白衣天使”的力量。
沖鋒在前,不怕苦不怕累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史家鎮中心衛生院全體醫務人員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站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線,將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放在心頭、護在身后。醫院卡點是防控疫情重點監測點,需要時刻值守,嚴密監測發熱、返鄉、可疑等人員的進入。醫院駐點排查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女同志,但她們沒有人退縮、沒有人叫苦叫累,人人主動請戰,沖在前面。工作中,她們認真做好全員核酸采樣和對患者及家屬的體溫測量、核酸采集工作,總能面帶微笑做好疫情防控政策宣傳。
全院各科室人員統一調度,勇擔職責使命,始終堅持重點人群防控措施常態化,按照市、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要求,史家鎮設置了110余個核酸檢測點,免費為轄區群眾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采樣和全員核酸檢測,并嚴格按照采樣點設置規范,安全、有效地進行核酸采樣工作,確保核酸檢測采樣工作有序進行,截至9月30日,完成史家轄區群眾核酸采樣20余萬人次。
馳援疫區,白衣執甲勇擔當
2022年9月1日以來,接到上級的指示,在醫院醫務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抽調了30余名精兵強將前往成都、內江疫情防控一線開展核酸采樣、核酸檢測標本送樣、采樣點和隔離點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等工作,積極支援配合抗疫,守護人民群眾安全。
在馳援成都、內江抗疫戰斗中,醫院涌現出了王清等一批優秀醫務人員。
王清是史家鎮中心衛生院公衛科工作人員,疫情發生以來就一直奮戰在一線,入戶采集核酸就是她的日常生活。9月2日,成都疫情形勢嚴峻,正在外面采集核酸的她接到單位領導的緊急通知,需立即前往成都支援。當時,她因身體原因雙腳浮腫,為了工作顧不了這些,也來不及回家準備生活用品及衣物,就這樣義無反顧的奔赴成都“疫”線了。
9月8日,內江發生本土疫情,王清剛完成支援成都的工作任務,又連夜撤回內江,仍然不顧雙腿麻木、浮腫,腳踝關節扭傷,繼續戰斗在抗疫前線,她和戰友們主要負責市中區牌樓街道中高風險區的核酸采集。工作中,她每天身穿防護服,頭戴面罩,全副武裝,即使走路跛行,依然不影響她“矯捷”地奔波在小區各個樓棟之間,挨家挨戶上門為居家隔離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做到不漏一人。
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簡單的打點熱水泡一泡,緩解一下雙腳的腫脹和疼痛,這對她來說就是一天中最踏實的時刻。
每當夜幕降臨,一邊感受著雙腳的劇烈疼痛,一邊強忍著對孩子們及家人的思念,回想著這二十多天的艱辛抗疫所做的付出,看著周圍逐漸恢復生活生產秩序,想著市民簡單的一句“謝謝,辛苦了!”她覺得這一切都值了。
從9月8日接到任務在城東街道的社區進行核酸采樣開始至凌晨,接近退休年齡的嚴行聰于天亮后回到醫院一直堅持在一線采樣,9月13日至14日到市區支援核酸采樣工作,由于天氣炎熱,加之年齡偏大,在爬樓時很辛苦,上氣不接下氣,感覺就要窒息了,隨后竟然暈倒在樓道,經過戰友幫助,待清醒后繼續堅持工作,直到圓滿完成采樣工作。9月15日開始,她在上級的指導下,從事標本的轉運工作,期間未休息一天,從7:30開始轉運至轉運結束,未遺漏一管標本,最終圓滿完成了此項工作。
在市中區的疫情中高風險區,大部分點位都是老舊小區,沒有電梯,醫院的余莉科長等隊員每天都全靠雙腳一步一步爬樓梯,入戶采集核酸。
消毒、取出采樣管、消毒、拿出采樣拭子、進行咽拭子檢測、將樣本放入保存液、再消毒……從13:00到24:00,她們手上的動作如機械臂般不斷重復,汗水濕透了防護服內的手術衣,腳上走起了泡。
一天長達10余小時的工作時長,讓她們疲憊不堪。回到樓下點位,坐在采樣臺前,她們都能迅速入睡。
每一次磨難,都是一次淬火;每一個坎坷,都會有一個提升。醫務人員以堅定的政治意識、強烈的責任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在戰“疫”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硬核答卷。(四川法制網 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