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內江市就業創業促進中心采取多項措施,全力做好保重點群體就業、落實援企穩崗政策等工作,兜牢就業民生底線。
保重點群體就業樹立為民服務新標桿
狠抓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建立“一臺賬三清單”,扎實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就業援助“暖心行動”、直播帶崗等系列活動,制定“一人一策”幫扶計劃,實時更新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情況。今年年初以來,全市共計接收教育部門移交的2022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信息5373人,聯系率達98.12%,開通高校畢業生服務熱線53條,發放創業補貼47萬元、創業擔保貸款340萬元,發放求職補貼607.2萬元。
持續擦亮“就業110”服務品牌。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現代信息技術,在全國率先研發平臺系統,創新建立“五個一”工作機制,幫助就業困難人員“不挑不選,三個工作日推薦就業”。2020年,內江“就業110”作為全省唯一市州代表榮獲全國公共就業服務二等獎,2021年榮獲全國人社系統優質服務窗口,經驗做法被人社部工作簡報頭條刊載。截至目前,內江“就業110”已累計接件7.4萬件,辦結率100%。
奮力推進職業指導服務。創新研發職業指導原創理論研究《職業生涯工具——“人職需求互換模型”探索》,制定出臺“一辦法兩數據庫三制度”,舉辦職業指導師資培訓班,創立職業指導專家庫。全市共有職業指導師85名,逐漸形成了一支覆蓋市、縣、鎮、村四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專業隊伍。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職業介紹4.2萬人次,職業指導8千人次。2019年,內江市被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確定為全國僅3個、全省唯一的“職業指導分級服務體系構建研究”試點城市。2022年,內江市就業創業促進中心被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確定為全國唯一一個職業指導工作室分級服務資源包研究合作單位,在全國性會議上交流發言3次。近期,內江市選送的職業指導案例《“金牌”教練轉型記》獲評全國優秀就業服務案例三等獎。
就業信息化建設開創便民服務新局面
四川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V3.0于2022年6月底正式上線,新系統的四個“首次”突破為辦事群眾呈現全新的就業服務模式,讓辦事群眾在網廳、微信、APP等網上平臺辦理就業業務更加便捷。
首次在全國人社范圍內實現任意服務事項打包組合辦,方便群眾辦理多事項業務,少交材料少跑路。
首次在全國人社范圍內實現省級就業系統全口徑資金閉環,確保資金安全。
首次在全國人社范圍內實現全省就業重點群體主動精準服務,從服務流程階段、服務對象類別、就業難度等級、服務項目維度和服務主體層級五方面解決失業人員快速再就業問題。
首次在全國人社范圍內實現全省就業創業培訓實時監管,進一步提高培訓質效。今年以來,全市共辦理業務60884件,其中線上辦理9513件,全市業務協同辦理22396件。
落實援企穩崗政策翻開惠民服務新篇章
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梳理政策類別、申報流程,通過各類媒體、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宣傳就業創業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知曉率、覆蓋率。
做實線上服務。內江“9.08”疫情爆發以來,迅速啟動失業保險待遇發放應急預案,克服重重困難,全力保障靜態管理下失業人員基本生活。按照下崗失業人員線上申領、經辦機構網上接件、委托銀行及時發放的流程按時足額發放失業保險金,確保失業保險待遇發放“不斷檔”。
推行免申即享。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落實穩崗返還政策,全力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通過后臺數據比對直接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精準發放,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實現企業“零跑腿”“零申報”“零時限”。
開展專項行動。開展“百名干部進百企 保障用工穩就業”行動,組建重點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員隊伍,靠前服務、上門服務、精準服務,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收集用工問題,建立問題臺賬,逐一解決銷號,為全市107戶重點企業提供“一對一、點對點”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共計發放失業保險金4349.25萬元,發放臨時價格補貼8.95萬元,代繳醫療保險費1707.24萬元,惠及失業人員5543人,發放穩崗補貼1493戶2393.18 萬元,惠及企業職工 57753 人,重點企業用工保障專項行動已累計出動干部1619人次,幫助解決問題190個,幫助企業招聘員工1.43萬人。(薛 靜 四川法制網 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