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完全沒法活了,我要告他們!你們不幫助我,我就只有等死了……”
8月28日,一位行動不便的90余歲老人,獨自坐著輪椅來到南充市營山縣法律援助中心,一邊哽噎著,一邊向工作人員發(fā)聲控訴。
看著老人激動的情形,縣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急忙扶著老人的輪椅,一邊安撫他的情緒,一面了解情況。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耳背、氣短,工作人員費盡心思用了老長時間,才在半打手勢半用猜的情況下,了解到基本情況。
老人蔡某,營山縣通天鄉(xiāng)人。一共有兩子三女,其中一子一女居住在營山,其余三個孩子均在外地。在交談中了解到,老人一直強調5個子女不照顧老人的起居生活,要申請法律援助狀告子女不盡贍養(yǎng)義務。
但是,由于與老人交流困難,很難全面了解真實情況。為此,縣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股股長康偉民,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李靜、劉海燕兵分三路,對案件展開調查。一是現(xiàn)場接待安撫老人情緒,深挖具體細節(jié);二是電話聯(lián)系老人的子女,力圖達成和解;三是深入社區(qū),從第三方了解老人的家庭生活現(xiàn)狀。
調查發(fā)現(xiàn),老人性格較為偏執(zhí),需要子女完全按照他的想法來做事,只要一不順他們的意,他就會鬧起來,向各級部門投訴子女不孝順。基于此,社區(qū)和街道辦以及相關部門多次對老人的家庭進行了調處,但因為老人本身原因,雙方完全無法進行溝通,導致案情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處理。
經(jīng)過多方協(xié)調,工作人員一邊做好案情登記,辦理相關手續(xù),一邊與老人的子女進行普法宣傳,從法理上、情理上教育老人的子女不但要把老人的生活照顧好,還要從心理、精神上與老人多溝通,徹底解決老人的后顧之憂。同時,對老人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建議老人站在子女的角度去理解他們,讓家庭和睦相處。
法律不止對錯,還有溫情。經(jīng)過數(shù)次溝通,工作人員不但從法理上對老人和其子女的矛盾進行了調解,還動之以理,曉之以情,從情理上對雙方進行了溫情幫助,讓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將這起贍養(yǎng)糾紛調解成功。(劉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