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和中央、省州縣委政法工作會議精神,推動資源下沉,夯實基層政法力量,縣委政法委主動謀劃并結合實際,于4月制定了關于配備鄉(鎮)專職政法委員實施意見,6月完成了鄉(鎮)政法委員的配備工作。鄉(鎮)政法委員主動履職擔當,深入推進平安建設、法治建設、社會治理、信訪維穩、掃黑除惡等重點工作,為加快建設安全美麗生態和諧小康丹巴提供堅實的政法保障。
健全制度,念好政法工作“緊箍咒”。
結合鄉(鎮)實際,建立政法工作“四項制度”,其中:工作例會制度,縣委政法委每年開展1次鄉(鎮)政法委員專項述職評議,各鄉(鎮)每季度組織召開1次由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為主的工作例會,聽取匯報,研判形勢,安排工作;會商制度,對鄉(鎮)、村(社區)內涉及各類風險、矛盾糾紛等事項,通過組織召開會議,共同研究解決矛盾糾紛問題50余件;請示匯報制度,政法委員定期每月1次向鄉(鎮)黨委匯報工作開展情況,遇重大問題及突發情況及時向鄉鎮黨委請示匯報;工作問責制度,統籌政法單位及社會治理力量落實上級工作任務,對工作開展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嚴肅追責問責。
夯實基礎,打造綜合服務“新平臺”。
堅持“筑平臺、強隊伍、建機制、創平安”的工作思路,打造高標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整合綜治維穩資源,設立群眾接待室、矛盾糾紛調處室、打造優等為民服務辦事場所,實現群眾辦事“一處跑、跑一次”的目標,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抓主抓重,打好社會治理“組合拳”。
始終把市域社會治理作為基層政法工作的重中之重,高站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州縣委市域社會治理決策部署,通過專題研究、制定方案、靠實責任、宣傳發動、摸排線索,全面促進平安丹巴建設和市域社會治理工作。同時深化維護社會穩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專項工作,對復雜疑難糾紛由鄉(鎮)調解委員會及時調處,對涉訴涉法糾紛由政法單位協調調處,積極推行“百姓說事”調處機制,促使矛盾糾紛及時發現、有效化解、就地穩控。
聚焦創評,開創平安建設“新局面”。
持續開展“六無”平安村創建活動,評定縣級平安村4個,推薦州級平安村4個、省級平安村2個,并長期實施鄉鎮、村平安創建“雪亮工程”、“天網、地網工程”、“慧眼工程”,實現技防、安防鄉鎮、村全覆蓋。不斷推進大數據信息在職能部門的共享共用、互聯互通,逐步拓展應用領域,逐步健全基于“政法網”的政法機關跨部門大數據平臺。
政法委員是鄉(鎮)政法工作的組織者、推動者、落實者,是基層市域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委政法委后續將加大相關業務培訓力度,在政策法規、職責定位、業務能力等方面補缺補強,確保政法委員更好履職盡責,工作成效得到彰顯。(丹巴縣公安局 格絨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