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一夜“鏖戰” 只為群眾生命安全

        ——暴雨夜雨城區緊急轉移數萬名群眾避險紀實
        來源: 作者:寒其 雨城融媒 發布時間:2020-08-20 15:13:58

        8月17日20時至8月18日03時,暴雨再襲雨城。

        一個個暴雨中堅守的身影,一盞盞黑夜中的手電亮光,一聲聲急促的呼喊為這個不平靜的冷雨夜增添了許多溫暖。

        17日晚11時37分,雨城區防汛減災應急指揮群中突然閃出一條消息:“及時掌握通報全區雨情及青衣江等江河水文并指揮統籌調度好預警預報防汛救災!”

        緊接著“成雅高速雅安段收費站全部關閉”“協和廣場河邊道路已禁止通行”“多營鎮殷家大溝口,溝兩邊群眾已全部轉移”……來自雨城區8個鄉鎮5個街道的人員轉移安置、受災情況、搶險救災消息迅速刷屏。

        “不能漏一人”但也請“同志們注意安全”。

        暴雨夜的奮戰,就此拉開序幕。

        5.jpg

        全部叫醒 全部轉移

        18日凌晨,暴雨傾盆。路面開始積水,河道溝渠的水位逐漸上漲——“全部叫醒,全部轉移。”

        18日上午11點,雨城區草壩鎮人大副主席朱晗槐,穿著破了幾個洞的一次性雨衣,踩著濕漉漉的鞋子又來到了雅安市雨城小學(原草壩小學),她想再來這里看看情況。

        就在這個雨夜,雨城小學作為應急避險場所,為草壩鎮6000余名群眾提供了一處安全港灣。

        “早上9點多,洪水退后,群眾陸續回家了。”雅安市雨城小學副校長黃璞的回答,讓朱晗槐略感安心。

        疲憊的朱晗槐一屁股坐在教室走廊外的椅子上,稍作休息。

        據介紹,17日下午,草壩鎮接到預警后,就著手開始對低洼處的群眾進行轉移。隨著雨勢漸大水位不斷增高,18日凌晨2點,草壩鎮的91名工作人員,除3名值班人員外,剩下的88人全體出動,聯合公安、消防等力量對負責片區的群眾進行轉移。

        挨家挨戶敲門、用大喇叭喊、拉響警報、敲銅鑼……所有工作人員使出了渾身解數,就為了保證不漏一戶一人。

        “大概凌晨3點多的時候,我們正在家里睡覺,突然聽到了警車的鳴笛聲,通知我們趕快撤離。那個時候水剛剛沒過膝蓋,后來回家看到墻上的水跡才知道水位最高時達2米多。”回想起撤離時的場景,家住草壩社區的伍建中還心有余悸。他說,這是自己有生以來見過的最大的一次洪水,幸好黨委政府工作人員及時通知和幫助大家撤離,真的太感謝他們了!

        凌晨4點多,轉移完群眾后,朱晗槐來到雨城小學。人員安撫、心理疏導、維持秩序,一忙就忙到了天亮。

        6.jpg

        “只要群眾都平安,我們忙點累點也值了!”回想起昨晚發生的一幕幕,朱晗槐說。

        據初步統計,17日至18日上午9點,草壩鎮緊急轉移轄區內群眾17000余人,其中轉移至臨時避險點7000人,高處轉移3000余人,草壩鎮水口、和龍等周邊片區向高處轉移6000余人,目前暫無人員傷亡報告。

        以身為舟 以肩為橋

        18日凌晨1時許,雨城區多營鎮殷家村被突然暴漲的洪水圍困。

        在收到監測員河道水情觀測消息后,多營鎮鎮、村、組干部第一時間通過廣播、短信、微信等方式發布轉移信息,并上門挨家挨戶通知群眾轉移,但因為洪水漲勢兇猛,只來得及緊急轉移200名群眾,還有32名群眾在房屋較高處等待,情況十分危急。

        “來的太快了,也就10多分鐘,洪水就漫進了村民的房屋內。”多營鎮民政員周健說,看著暴漲的洪水,干部們束手無策,只能等待專業救援人員的到來。

        藍天救援隊和眾安救援隊趕到后與現場轉移群眾的十余名干部一起組成救援突擊隊,采用沖鋒舟、輪胎和繩子對被困人員進行施救。

        7.jpg

        然而,洪水猛漲,水流湍急,救援計劃被打亂。

        救援人員賡即采用第二套救援方案,從后山小路繞行,再蹚水到達被困人員地點。

        “你踩在我的肩膀上,我們救你出去!”“別怕,相信我!”當救援人員找到被困人員準備返回時,先前蹚過的齊腰深的洪水已經漲到了胸口位置。

        以肩為梯,被困人員殷平美卻不敢踩上去。她哭著說:“我自己走,我自己走,你們不要這樣。”

        誰知,救援人員對她就是一頓吼:“快,別耽擱時間!”

        最終,殷平美含著眼淚,顫抖著踩在救援人員的肩膀上,拉著救援繩索慢慢走過了這段蹚水路。她看到,有救援人員在水中嗆了水,有救援人員精疲力竭咬牙硬撐,但他們的肩膀卻安穩如山。

        安全到達對岸后,殷平美對著水里的救援人員深深鞠了一躬。

        “他們用自己的身體鑄成了一道人肉墻,危難的時候,他們可以舍棄自己的生命來救我們,真的很感謝他們。”殷平美泣不成聲。

        以身為舟,以肩為橋,筑起雨夜中的沖鋒歷經5個小時,殷家村被困的32名群眾被順利轉移至安全地帶。

        8.jpg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凌晨的救援安置,同樣在雨城其他地方上演。

        雨城區多營鎮五營村村主任、鎮人大代表龐英,將新轉移出來的群眾直接安置在自己家中,叮囑家人小心照顧后,又沖進雨夜;上里鎮黨員干部第一時間來到群眾身邊,一邊檢測河道溝渠流量,一邊做好人員安置轉移;晏場鎮干部生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回家居住,冒著大雨又挨家挨戶巡查一遍;西城街道轄區內低樓層住戶的房門被一次次敲響;青江街道黨員干部和派出所民警一起夜巡青衣江……

        經初步統計,截至記者發稿時,雨城區8月17日23時至8月18日6時,因暴雨災害轉移群眾11721戶,36345人,解救群眾500余人,2100余人參與救援。

        (文:寒其  圖:雨城融媒)

        責任編輯:向芷漫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城市| 贺兰县| 同德县| 鄂伦春自治旗| 桃江县| 新泰市| 包头市| 习水县| 卓资县| 河南省| 阳春市| 吉木乃县| 洪泽县| 时尚| 三江| 楚雄市| 江孜县| 商河县| 宁安市| 白河县| 石阡县| 富锦市| 北海市| 宣化县| 余庆县| 涪陵区| 温泉县| 新乡县| 攀枝花市| 泽州县| 浦城县| 冕宁县| 喀什市| 宜春市| 都匀市| 宜良县| 察雅县| 富蕴县| 平昌县| 灵寿县|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