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學校數學組圍繞西師版五年級下冊《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一課,開展深度教研活動?;顒泳劢箤W生空間觀念與應用能力培養,探索綜合實踐課堂增效路徑。
精準把脈,厘清教學核心 1.教材定位:本課作為“綜合與實踐”領域典型課例,在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基礎上,通過解決真實包裝問題,著力培養學生量感、推理意識與應用意識,實現從單一計算到綜合優化的思維躍升。 2.學情研判:學生具備表面積計算及簡單立體操作基礎,但空間想象力與多因素優化策略仍是難點。建議通過階梯式任務與學具操作搭建思維支架。 3.目標重難點:核心目標為探索相同長方體疊放的最小表面積策略。重點在于理解“體積相同時,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越小”的規律;難點在于靈活應用規律,厘清重合面積與棱長變化的動態關系。 4.設計思路:以生活情境導入,構建“雙盒→四盒→八盒→二十四盒”進階任務鏈,引導學生從重合面大小、棱長變化雙視角探究規律,滲透優化思想與環保理念。 課堂實踐:任務驅動深化探究 楊靜甫老師現場呈現示范課例: 1.情境驅動:以“24盒牛奶如何包裝最省紙”為驅動任務,激發探究動機。 2.操作探究:學生通過“擺、量、算、比”及小組協作,逐步發現:雙盒最優:2個大面重合(減少面積最大); 四盒突破:田字型拼法(4大面+4中面重合)優于一字型,揭示“長寬高接近”原理;八盒驗證:立體堆疊趨近正方體時表面積最小。 3.建模應用:在二十四盒包裝優化中,學生對比數學最優解(1936cm2)與現實方案(2152cm2),理解數學規律與實際約束(如牢固性、美觀性)的辯證關系,實現“像設計師思考、像數學家驗證、像工程師解決”的深度學習。 反思提煉,明晰方向 活動提煉課堂三大亮點: 1.認知沖突激思維:以“四盒方案矛盾點”(田字型優于一字型)撬動深度思考。 2.多元表征驗規律:學具操作、課件演示與“棱長差值對比表”結合,強化空間感知與數據分析。 3.現實對照啟辯證:對比數學理想解與商業方案,培養批判性思維。同時提出探索混合尺寸包裝策略,設計課后挑戰任務,助力高階思維培養。 教研價值與展望 本次教研創造性構建“情境導入——操作建?!獢祿炞C——現實應用”探究閉環,以“四盒沖突”為思維引擎,為綜合實踐教學提供新范式。后續教研將著力強化學生數學建模意識,引導其辯證分析數學最優解與現實可行解,全面提升解決復雜問題的思維品質,讓數學真正賦能學生的未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