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民建錦江區委員會“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走進楊家嶺、棗園革命舊址,登上巍巍寶塔山,參觀中國共產黨在延安為革命做出卓越的偉大歷史貢獻。
巍巍寶塔山,清清延河水。位于延安城東南的寶塔山,是中國革命歷史文化的重要遺址,更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寶塔歷經350余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火洗禮,彈痕累累,遍體鱗傷。新中國成立后,寶塔也獲得了新生。民建會員們從山腳拾級而上,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能感受到革命先烈們曾經的艱難困苦,體會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信仰和理想而奮斗的堅定信念。站在寶塔山頂,從寶塔山眺望延安老城,如今的延安與革命時期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面對1973年與2020年延安風貌的一張張對比圖,一位年輕會員感嘆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延安,更沒有新中國”。
從寶塔山下來,往西北方向約5公里處,便是中國共產黨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地——楊家嶺革命舊址。走進革命舊址,一眼就能望見樸素壯觀的中央大禮堂,禮堂內,主席臺中央懸掛著毛澤東和朱德畫像。楊家嶺革命舊址不僅是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地,也是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宣傳部等舊時辦公所在地。楊家嶺的一間間窯洞,一張張桌椅再現了革命先輩自力更生、運籌帷幄的光輝歷史,這些寶貴的精神品質激勵參會民建會員前行的腳步,指明前進的方向。黨的七大雖已過去,但作為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全國代表大會,它在革命面臨新的重大轉變的關鍵時刻,對全黨給予及時正確的指導,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礎,對指導全黨全國進行現代化新中國建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在延安,毛澤東與黃炎培窯洞中對談“歷史周期率”更是一段激勵全國人民沿著中國共產黨指引方向不斷前進之佳話。正如毛主席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中國民主建國會創始人黃炎培表示,用民主來打破這個周期率,怕是有效的。新中國成立后,黃炎培回憶說,“我一輩子都在尋求著真理,一直未曾如愿以償,而使我認識到可能是真理所在的,就是1945年的延安之行”。
棗園革命舊址,是本次參觀學習的最后一站。棗園被譽為延安“中南海”,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地點,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和任弼時五大書記都曾在這里居住過。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從楊家嶺遷址于此,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團結全國人民爭取民主、和平建國,為粉碎國民黨反對派的全面內戰做足充分準備。毛澤東以極大的精力完成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著作,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院內中央廣場上,矗立著五位書記的雕像,靠近身旁、凝視雕像,一代偉人不朽的光輝深深照耀著每一位民建人,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卓絕、無私奉獻,不顧個人得失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而不斷奮斗的精神將永垂不朽。
從西安到延安,從初識西安事變紀念館,到重溫延安13年革命歷程,參訓民建學員對中國共產黨黨史有了更深入了解,參會會員紛紛表示,重走紅色路線是“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的生動實踐,也是一次讓人震撼的精神洗禮。2021年,習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民建以經濟界人士為主的八大參政黨之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中“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重要內核,從中汲取養分、汲取力量,發揮民建作為經濟界民主黨派的優勢,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