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田城開江,因田而生、因田而美、因田而興,素有“三山微水七分田”的顯著特征,擁有近40萬畝優質稻田資源。開江縣稻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已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績效評估,已成為全市首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該園區涵蓋講治鎮、甘棠鎮、任市鎮、廣福鎮、長嶺鎮等五個鄉鎮及67個行政村(社區),聚集人口16萬余人,以優質水稻和蝦蟹養殖為主打產業,同時積極推動全產業鏈的建設,在任市鎮建設工文旅特色產業園和現代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形成優質水稻和特色水產兩大全產業鏈。
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務保障工作就跟進到哪里。任市法庭地處園區的腹地,具備扎根基層、貼近群眾、靠近糾紛等多維度的“地緣優勢”,創新打造“稻香法庭”工作品牌,以“稻田天平·守護豐收”為核心理念,以法治力量守護農業秩序、保障農民權益、維護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稻浪千重蟹正肥,蝦紅映水法為籬”,在這春耕農忙的四月天,開江縣人民法院干警走進民生漁業-甘棠基地養殖基地,以“稻田天平·守護豐收”為主題,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為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民生漁業甘棠基地以“珍珠+小龍蝦+大閘蟹”復合養殖模式為主導,產業鏈條長、經營主體多,法律需求復雜。活動中,任市法庭就企業提出的痛難點,通過“以案釋法”方式講解企業經營中關于合同訂立履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法律知識,剖析土地流轉中的權屬爭議風險,針對后廂片區的土地權屬糾紛、勞務用工爭議、金融借款合規及運輸合同履約等難題逐一答疑解惑,并提出“法律體檢”建議,助力企業紓困增效。
隨后,法院干警深入養殖基地實地走訪,向正在采珠的工人請教珍珠養殖技術,面對面交流生產過程中的法律需求。通過親身體驗復合養殖模式,更加直觀地了解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也讓企業勞動者進一步認識到依法維權的重要性,增強了法律意識。
“法如春雨潤田疇,律似東風護稼穡。”此次送法活動,既是開江法院延伸“稻田天平”品牌服務的生動實踐,更是司法護航現代農業發展的具體舉措。通過面對面普法、點對點支招,既提升了企業依法治企的能力,也為優化鄉村營商環保障農民增收致富構筑了法治屏障,民生漁業企業負責人笑著說:“懂了法,養蟹養蝦心里更踏實!”
據介紹,下一步開江法院將持續以司法之力守護“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生態富民路,讓法治成為鄉村振興的最美“豐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