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甘孜縣今年2801名貧困人口實現高質量脫貧

        來源:甘孜縣 作者:李珍蘭 發布時間:2019-12-18 08:40:14

          “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在實施脫貧攻堅工作中,甘孜縣因地制宜,脫貧攻堅方法越來越多、路徑越來越廣、受益面越來越大,繪就一幅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美麗鄉村新圖景。

        馬鈴薯基地.jpg

        馬鈴薯基地  

          2019年,甘孜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脫貧目標,對照貧困村“一低五有”和貧困戶“一超六有”退出標準,聚力攻堅脫貧攻堅任務,投入資金5.76億元,實施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項目390個,實現了所有鄉鎮都有便民服務中心,村級活動室全面提檔升級,31個貧困村文化室、衛生室等基層公共服務全覆蓋,進一步改善了貧困群眾交通條件,生活條件和辦事條件;投入資金2006萬元,實施“回頭看、回頭幫”項目72個;實施教育扶貧,加大扶智力度,投資1.2億元,在縣城新城區建設建成邊遠牧區育才學校;實施健康扶貧項目,貧困群眾看病就醫得到全面保障;引導貧困群眾實施“兩園一路”、入戶便道等建設;圓滿完成了602戶2801名貧困人口脫貧、31個貧困村退出的年度目標任務,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3.87%降至0.64%。

          如何讓貧困群眾搭上“脫貧快車”,駛向“小康大道”?

          甘孜縣開出的“處方”,是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標本兼治、精準施策,確定“3+3”產業發展思路,以旅游、種植、養殖業為依托,抓實“大、中、小”產業。先后4次向129個貧困村注入產業扶持基金1.1億元,同時向非貧困村貧困戶出借5000元產業扶持基金,非貧困村貧困戶產業扶持基金規模達590萬元。

          2019年,甘孜縣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著實不一樣,思路、方法、路徑都在變。引導群眾發展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投資2300萬元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9431畝,投資820萬元,建成現代集體牧場10個,發展青稞初加工、奶牛、藏豬、藏雞養殖合作社50余個,31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和人均純收入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

          換上膠鞋,打起背包,走農戶,與群眾長久“攀親戚”。 甘孜縣累計選派第一書記129人,駐村幫扶力量865名深入開展一線幫扶,全縣3000余名公職人員結對幫扶12600余戶農牧群眾,做到縣鄉村“三級”聯動、全縣上下“一體”發力。(李珍蘭)


        責任編輯:李月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陵县| 繁峙县| 赣州市| 介休市| 安乡县| 南涧| 建宁县| 尉氏县| 调兵山市| 修文县| 九江市| 清流县| 绍兴市| 漳平市| 克东县| 郓城县| 米脂县| 巧家县| 内江市| 高州市| 峨眉山市| 新干县| 化德县| 蓝田县| 玉环县| 衡水市| 炉霍县| 泰来县| 德格县| 涿州市| 新闻| 上高县| 天全县| 准格尔旗| 社旗县| 泊头市| 行唐县| 蓝山县| 辽中县| 舟山市| 郧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