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訊(記者 華夏 曾江 通訊員 張明)2019年12月27日是成都解放70周年紀念日。12月28—29日,“紀念成都解放7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成都彭州市召開。此次研討會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成都市社會科學院、中共成都市委黨校、中共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彭州市委、成都市歷史學會、四川大學出版社、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近百人齊聚一堂,共同研討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成都開展革命和社會建設的成功經(jīng)驗。研討會共收錄59篇參會論文,論文集篇幅50余萬字。研討會開幕式由中共彭州市委宣傳部部長米蘭佳主持。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后強,成都市社會科學院院長陳蛇,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屠火明,中共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鋒君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與會專家學者表示,紀念成都解放70周年,重溫革命歷史、緬懷先烈先輩,就是要發(fā)揚革命精神、繼承光榮傳統(tǒng),就是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往昔的光榮與夢想照亮我們在新時代繼續(xù)奮勇前進的方向。
大會主題發(fā)言由成都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閻星主持。原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李蓉以《緬懷先烈,不忘初心,不懈奮斗》為題,回顧了從近代以來直至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在四川艱苦奮斗的光榮歷史,以及四川的仁人志士對中國革命勝利做出的重要貢獻。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江紅英以《成都解放:軍事斗爭與政治工作的完美結合》為題,指出黨的軍事斗爭與政治工作的完美結合,是成都解放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特色,也是促成成都解放最為重要的原因。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成都歷史學會會長何一民以《1949年末蔣介石在大陸最后經(jīng)略慘敗之探析》為題,對蔣介石在大陸最后經(jīng)略失敗的原因進行深入探析,指出“成都解放”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tǒng)治徹底結束,這不僅是成都和四川近現(xiàn)代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一個重大事件,對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陳廷湘以《“再論‘彭縣起義’的歷史意義”》為題,提出彭縣起義導致蔣胡集團的精神恐慌,引發(fā)蔣介石嫡系部隊一旬之內(nèi)相繼起義,實現(xiàn)成都和平易手,免去了成都及川西平原遭受兵燹之災。
本次研討會有兩個分會場,共八個小組進行了討論。參會論文主要集中在以下議題:一、集中回顧成都解放的過程及歷史意義;二、集中探討了劉鄧潘彭縣起義的歷史貢獻;三、集中探討了成都解放初期各項事業(yè)的接管和發(fā)展。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對成都解放70年以來的輝煌發(fā)展和歷史巨變做了深入研究。
研討會閉幕式上,發(fā)表了《彭州共識》。《彭州共識》指出,“成都解放”標志著國民黨軍隊在中國大陸的最后一支主力軍隊被徹底瓦解,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又一個偉大勝利成果和成功范例,開辟了成都和四川歷史的新紀元,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意義。應加強對成都解放歷史的研究闡釋,傳承紅色基因和革命文化。并倡議建設成都解放紀念館,打造傳承紅色文化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