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鄰水縣作協到豐禾鎮開展采風活動

        來源:鄰水縣豐禾鎮政府 作者:熊建軍 發布時間:2025-04-22 08:48:02

        谷雨將至,景和春明。4月19日,鄰水縣作家協會組織十五名本土骨干作家走進擁有“旅游大鎮、經濟強鎮、縣域副中心”美稱的豐禾鎮,開展“講好旅游故事、助推鄉村振興”主題采風活動。通過實地參觀、走訪、聽取介紹、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入挖掘豐禾鎮旅游潛力、產業發展,記錄豐禾鎮發展中的鮮活故事,以文字文學力量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圖片 1.png

        參加采風的隊員們第一站來到豐禾鎮高礅河蔬菜基地,當大家看到容創好蔬菜生態農場的折耳根、四季豆、豇豆、糯玉米長勢良好,眼前泥土的黃色逐漸被蔬菜的綠色所替代,大家無不撐出了贊許的大拇指。大家帶著好奇的心情聽取了豐禾鎮鎮長沈丹楓對豐禾鎮基本情況及特色產業發展的情況介紹,目前高礅河蔬菜基地規模已超1000畝,計劃今年年底沿旅游環線再擴大1000畝。高礅河蔬菜農業園區引進多家農場,采用“業主+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錯季蔬菜+綠色有機”蔬菜逐步走向訂單農業,供應重慶大市場,不但業主蔬菜產業做大做強,而且促進了當地農民在菜場務工,實現就近掙錢,鼓足了錢袋子,實現業主、農戶雙贏。隨后作家們來到蔬菜基地附近的張家壩院子,一幢幢漂亮農房展現在眼前,村容村貌大幅度提升,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鄉村文明元素增多,村容整潔、鄰里和諧,一派安居樂業的好景象。當大家聽到沈丹楓鎮長介紹:張家壩院子成功經驗得益于:大力開展農村不良風氣專項治理,積極開展鄉風文明“一榜兩評”活動,通過長期設立“紅黑榜”、定期評比、“積分超市”兌換等機制,有效激活了基層自治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久動力。今年在上級的支持下,投資800余萬元又在高礅河村將夾墻院、魯家灣人居環境進行改造,建成后也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看點。大家邊走、邊看、邊聽、邊記,都后悔沒有早些到這些地方來走一走看一看。

        圖片 2.png

        采風第二站:沿著明月山蜿蜒平坦的茶香便道,采風隊伍來到關口村白茶基地。站在觀景臺俯瞰,谷雨將至茶山陽光正好,滿山的茶園層層疊疊,茶園披綠吐翠如綠色波浪鋪展山間,目前正處春茶采摘尾聲,山間充滿詩情畫意,令作家們感慨萬千。鄰水白茶現有種植面積7500余畝,其中投產面積1700余畝,年產優質產品15000公斤,產品主銷江浙、上海、北京及周邊省市,另有5000余畝茶樹明年也將進入采摘期。據白茶基地負責人熊以寬介紹:今年春茶采摘季從3月18日就開始了,為了趕工期,公司提供免費食宿和接送服務,工資采用“按斤計酬、多勞多得”模式,吸引了本縣附近村民及達州大竹;重慶長壽、墊江等地1800多名采茶工前來采茶,每名民工每天收入在150元左右,發放工資200余萬元。明月山白茶,讓遠近群眾實現了“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夢想。

        圖片 3.png

        第三站,大家來到湖面開闊、岸綠水清、景色宜人的讓水湖。昔日灘涂“變身”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濕地公園——如今的讓水湖,正呈現出藍天白云、清水綠岸、林木蔥蘢的田園風光。讓水湖因湖邊有清代光緒年間長灘鄉紳熊輔周題“讓水”摩崖石刻:“水流相讓后徐行,逝者如斯兢自平。詎料物能卑遜順,世人何必尚紛爭”,體現了華夏民族處世哲學“不爭之德、包容之美”;與著名“三尺巷”典故遙相呼應,對當今倡導和諧、謙讓與寬容的社會風尚,構建和諧社會,鄰里發揚團結互助精神起到了引領作用。目前讓水湖濕地公園景區:桃花島、水上棧道、騎游道、特色九孔橋、休息亭、牛耳坡打卡地等景點已建成投入使用,去年成功舉辦了“‘5·19’相約明月山 樂跑讓水湖”體育賽事活動。每逢周末、節假日都會迎來游人如織場景。目前讓水湖景區正在加班加點建設讓水湖濕地公園接待中心和濕地公園博物館,不久即將建成投入使用。豐禾鎮讓水湖濕地公園、白茶基地、泥漢坪古蠻國、五華山AAAA景區正在讓豐禾鎮實現旅游大鎮夢想。

        圖片 4.png


        圖片 5.png

        采風活動結束時,鄰水縣作家協會主席馮宗凡表示,此次采風活動,作家們行走于豐禾鎮的田疇沃野、鄉村院落、白茶基地,穿梭于湖泊景區水上棧道,深切感受到豐禾鎮在產業發展、院落打造、旅游建設、文化傳承、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創新實踐,為創作提供了豐富、鮮活素材,接下來協會將組織作家們以筆為犁深耕沃土,聚焦振興新圖景。圍繞采風中所見所聞,力爭創作出一批散文、詩歌、小說、報告文學等作品,通過文學視角講好豐禾鎮的故事,此次活動創作的作品除了在《潾州文苑》上發表外,要求作家們要盡力地向外報刊、網絡公眾號、新媒體推送、傳播。

        責任編輯:崔婷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荆门市| 宣武区| 白玉县| 普宁市| 永吉县| 田阳县| 霍州市| 紫金县| 云南省| 澳门| 四川省| 瑞昌市| 连州市| 乌鲁木齐市| 饶平县| 从江县| 澜沧| 云林县| 牟定县| 盐津县| 广饶县| 长兴县| 根河市| 峨山| 罗甸县| 太仓市| 楚雄市| 新乡市| 涞水县| 社旗县| 运城市| 南溪县| 建平县| 洪湖市| 盐边县| 民和| 奈曼旗| 莱阳市| 普宁市|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