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工作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爭就一日不能松懈。今年以來,峨邊彝族自治縣公安局堅持全面落實國家、省市縣禁毒委和上級公安機關關于禁毒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深入開展禁毒嚴打整治,有力推動了全縣禁毒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推動工作機制規范化。高規格組建機構,爭取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縣禁毒委主任,縣人大、縣政協等領導任副主任的禁毒委員會領導機構。高標準組織保障,由副縣長、公安局長任禁毒辦主任,下設常務副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專職工作人員5名。禁毒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縣財政每年保障禁毒工作經費80余萬元,確保工作專班實體化運行。高效能運轉機制,建立縣委、縣政府和縣禁毒委參與的聯席研判機制,定期召開研判會議,認真及時分析毒情形勢與存在的問題。制定下發《2024年峨邊縣禁毒工作考評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明晰工作職責,推進各部門協作聯動,逐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責、社會共治的禁毒工作機制。
二是強化重點管控,推動社會治理長效化。加強重點人員管控,組織對全縣實有在冊吸毒人員開展風險分級分類管控,實現新增吸毒人數和現有社戒社康人數雙量下降,吸毒人員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報到執行率達94%;推動組織部、紀委、衛健等部門緊密協作,公職人員、重點人員涉毒毛發檢測實現全覆蓋。加強重點物品管控,穩步推進污水監測、易制毒化學品、精麻藥品整治行動,構建“禁毒辦、屬地黨委政府、公安派出所、村委會、企業”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企業檢查率100%,發現安全隱患并整改72處,有力遏制了涉毒物品流失風險。加強重點行業管控,密集開展多輪夏夜治安巡防宣講專項行動和集中統一清查行動,強化娛樂場所涉毒整治,今年以來累計清查場所160余家,對350余名從業及消費人員進行了現場檢毒;規范郵政部門寄遞物流企業管理,啟動“創建無毒郵政”活動,會同交通、教育部門開展“兩客一危一校”排查,持續提升行業自治能力。
三是強化排查整治,推動禁種鏟毒常態化。全方位壓實責任,嚴格落實禁種鏟毒責任制,印發《做好禁種鏟毒工作》通知,與各鄉鎮、街道簽訂了“禁種鏟毒”責任狀,累計發放并張貼“禁種鏟毒”宣傳畫3萬余張,切實增強群眾“高壓線”意識。全覆蓋實地踏查,發揮聯村點干部、村干部、村輔警作用,聯合派出所民警、護林員、禁毒專干等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家庭院落、開展“地毯式”“拉網式”踏查行動,努力實現毒品原植物“零種植”“零產量”工作目標。全鏈條嚴管嚴查,始終保持嚴打態勢,全力偵破涉毒案件2起,抓獲涉毒犯罪嫌疑人22名,成功抓獲5名境外涉毒逃犯,成功偵破“5.13”販毒重大案件。發現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罌粟4處,共鏟除毒品原植物罌粟196株,依法行政拘留1人,罰款3人,有效震懾了潛在違法行為。
四是強化專群結合,推動隊伍建設體系化。成立社會禁毒先鋒隊,大力發展禁毒自治組織,依托縣禁毒協會、鄉鎮黨委政府,創建基層黨建示范點,成立黨支部黨員禁毒先鋒隊,開展禁販、禁種、禁吸、禁制“四禁”宣傳活動,推行每月1次“黨建+禁毒”主題黨日活動,先后組織召開50余場屋場會、累計發放禁毒教育宣傳科普知識折頁3萬余份。成立社會禁毒服務隊,先后成立了縣禁毒文藝宣傳志愿服務隊、縣禁毒媽媽聯盟和縣禁毒教育講師團,目前志愿者人數已達300余人。成立社會禁毒志愿隊,將鄉鎮(街道)禁毒協會及村居(社區)禁毒工作站成立工作列入全縣績效考核范疇,全縣已成立23個縣直、鄉鎮、街道禁毒協會志愿服務隊,100多個村居(社區)禁毒工作站和物流等志愿服務隊,全民共治共享禁毒局面持續向好。
五是強化禁毒宣傳,推動預防教育全民化。主題宣傳氛圍濃厚,運用新媒體、新手段,積極開展禁毒宣傳月活動,先后舉辦““禁毒宣傳進萬家”啟動儀式暨萬人簽名活動、“6.26國際禁毒日”宣傳活動、“三級書記講禁毒”“開學第一課·禁毒我先行”“阿依蒙格·青春不毒行”等活動70余場,累計發放宣傳資料5萬余份,營造了“全民禁毒、你我同行”濃厚氛圍。預防教育亮點紛呈,抓早抓小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主動對接教育部門,將禁毒預防教育納入全縣學校教學大綱,同時全面改造提升13個鄉鎮宣傳墻、99個村(社區)、100余個機關單位和92家重點場所宣傳欄,打造“2+4+23”中小學禁毒宣傳陣地,指導全縣18家易制毒化學品使用企業、14家貨運寄遞企業開設禁毒宣傳專欄,新設禁毒大型戶外廣告牌5個,群眾防毒拒毒意識全面提升。現身說法綜合顯效,圍繞“減少吸毒人員新滋生”目標,組織戒毒康復人員走進單位和社區現身說法,用親身經歷控訴毒品的巨大危害,警示廣大群眾遠離毒品,提升毒品預防教育的滲透力,全社會自覺主動參與禁毒斗爭的格局全面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