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縣公安局禁毒緝毒大隊認真貫徹落實《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易制毒化學品購銷和運輸管理辦法》,與各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建立日常監督檢查機制,完善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有針對性堵塞管理漏洞,避免出現管理與執法脫節等問題,嚴格源頭準入,嚴格許可備案,不斷提升監管能力。
(一)統籌+部署,確保易制毒化學品管理工作常態化
緊緊圍繞國家、省、市易制毒化學品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積極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建立健全易制毒化學品管理責任體系,落實易制毒化學品分級、分類管控措施,堅決防止易制毒化學品流入非法渠道。成立易制毒化學品管理協會,選舉產生會長單位、理事單位、會員單位,制定易制毒化學品管理協會章程。各生產、經營、使用、運輸易制毒化學品單位,認真履行易制毒化學品管理責任,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包括法人、分管負責人、專管員及相關從業人員在內的責任體系,至少配備1名專職管理人員,明確責任和崗位職責,對易制毒化學品的呈報審批、生產、購買、運輸、出入庫、銷售、倉儲、使用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建立好工作臺帳,做到出入流向清晰、檔案記錄完整,實現信息化、動態化管理。對于一些用量少、涉及部門多的單位實行部門系統管理,如學校、醫院等單位統一由教體局、衛健局負責建立一個注冊帳號網上申報購買,這樣能有效地進行歸口管理。
(二)排查+管控,加強易制毒化學品及場所查控
落實鄉、鎮、街道辦禁毒工作責任,充分整合基層派出所、治安群防、網格員、專職禁毒社工力量,對偏遠山區、城鄉結合部、化工園區、養殖場、倉庫、廢棄房屋、閑置院落、廢品收購站、可疑廠房以及各類“散亂污”小企業等易發涉毒活動的場所部位,建立聯合摸排、臺賬跟蹤、定期檢查的工作制度。深化“天目”鏟毒行動,探索建立毒品原植物種植早期預警機制,重點地區加大對山區、林區及農村“死角”的踏查、巡控力度,確保禁種鏟毒責任落實到位、最大限度地打擊和遏制非法種毒活動。強化公共復雜場所禁毒管理,不定期開展明察暗訪,督促場所落實各項禁毒管理制度,著力減少重點場所、重點行業涉毒行為發生。
(三)宣傳+教育,織密易制毒化學品宣傳教育網
全面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全民禁毒的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弘揚健康人生 綠色無毒理念,堅持將禁毒宣傳教育與易制毒化學品管理宣傳有機結合,持續開展禁毒宣傳“七進”(進單位、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娛樂場所、進寺廟)工作,借助國際禁毒日、全民禁毒宣傳月等有利時段創新宣傳形式,擴大宣傳覆蓋面,提升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廣大涉易制毒化學品單位的自律意識和業務水平,規范、合法地從事生產、經營、使用、運輸易制毒化學品。
(四)督導+整治,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的整治和監管
對轄區內易制毒化學品的生產、經營、運輸、使用、倉儲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督導檢查,防止易制毒化學品流入非法渠道,做到“百分百”錄入易制毒化學品系統;同時對生產、經營、使用、運輸精麻藥品單位進行定期巡查,做到精麻藥品無流弊,確保易制毒化學品監管全覆蓋,入網率、監管核查率100%;面對面建檔,建立對轄區易制毒化學品和精麻藥品管理工作臺賬,實行一企一檔,常態化開展實地檢查,實時更新信息,做到易制毒監管工作動態管控不松懈;落實網上管控、雙向核查、實時報備制度,推行易制毒化學品單位信用等級評定,構建部門聯動、無縫銜接的監管工作體系,嚴格落實向特定國家出口化學品管理規定,對進入云南的重點化學品和設備進行全面核查,預防涉毒案件發生。
(五)研判+打擊,堅決遏制規模化制毒活動
堅持“以打開路、堵源截流、重點整治、突出成效”的工作方針,著力構建情報信息資源集約化。禁毒部門、禁毒委成員單位、各鎮、鄉、街道辦聯合開展專項行動,對制毒嫌疑重點人員、重點區域深入開展排查、研判,落實排查責任及群眾舉報獎勵制度,全面加強制毒犯罪識別發現能力;進一步強化數據收集、匯總、整理、分析等基礎工作,通過這些基礎信息的積累和線索資源的整合,進行研判、分析,能夠實現對毒情的把握,能夠對毒品違法犯罪趨勢進行預測,為案件查處工作提出有效指引,還能提高警力部署的針對性和準確性,針對涌現出生產、銷售易制毒化學品的案件,堅決予以全鏈條打擊。
易制毒化學品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還要通過日常檢查和重點抽查的等方式發現問題,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督促整改,對出現的違法、違規現象要打擊處置到位,達到警示和震懾作用,確保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步入健康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