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毒品侵蝕的他們,通常被貼上了“壞人”的標簽,他們往往不被家人信任、不被親友接納,而家庭是戒毒康復人員成功戒毒回歸社會的重要力量,家庭和諧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近日,仁壽縣普寧街道運用家庭治療模式,組織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以及網格員前往問題家庭吸毒人員家中舉辦家庭座談會,旨在幫助服務對象修復家庭功能,更好地幫助戒毒人員徹底戒除毒癮。
活動中,工作人員首先與戒毒康復人員以及家屬進行了親切的交流,深入了解每個家庭成員困難和心理需求,特別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家庭成員對吸毒者的看法等情況后,再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思考三個問題:“別人為我做了什么?”“我為別人做了什么?”“我給別人是否增添了麻煩?”問題順序不能亂,暢所欲言語說出自己的感受,發表看法,以此從思想上找出根本原因,再引導家庭成員修正不恰當的行為。治療中,張某說“從小父親雖嚴厲,但特別的愛我,我喜歡的東西,他總會買給我,而我從出生到現在為父親做的簡直少得可憐。”張某反省自身過往與不足,回憶起父母為自己做的一點一滴重新審視自我,他表示:“今后我一定好好做人,戒除毒癮,孝順父母、照顧家庭,不再讓家人擔心。”張父說:“我一直在責怪他犯的錯,未曾真正的去理解他......”
此次活動是一場心靈的洗禮,是一次守護行動。家庭治療是成功戒毒干預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家庭因素的影響對于吸毒者來說的影響頗大。因此,該街道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幫助戒毒康復人員創建一個滋養性的生活環境,有利于增強他們戒毒的決心和回歸社會、回歸家庭的動力,更確保了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