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8個國際禁毒日,峨眉法院普法小分隊前往峨眉山腳下的峨山街道,走街串巷開展禁毒主題宣傳,他們帶著一摞摞會“說話”的宣傳手冊,把新型毒品的“偽裝術”向群眾們拆解得明明白白。
從麻醉劑到“毒電子煙”:
依托咪酯的“暗黑變身” “以前總聽說鴉片、海洛因,現在毒品都穿上‘馬甲’了!”一位老爺爺捏著禁毒宣傳手冊看得直皺眉。 干警小秦指著“電子煙油”的插圖講解道:“大爺,您看這‘上頭電子煙’包裝花里胡哨的,還宣傳比普通香煙有勁,里面可能兌了依托咪酯等新型毒品!吸一口就像被‘迷魂劑’控制,年輕人誤將其當成‘解壓神器’,其實就是在吸食毒品呢!” 依托咪酯這個化學名字聽起來陌生,卻是毒販的“新寵”。它本是醫療麻醉劑,卻被不法分子裝入電子煙中,打著“不上癮”的幌子誘惑青少年吸食。依托咪酯對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危害很大,吸食后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暈、視力模糊、口齒不清、手抖、乏力、易怒、記憶空白等癥狀。長期大量濫用會出現脾氣暴躁等影響人的情緒、思維和意志行為的精神障礙,一旦超出身體耐受范圍,甚至會造成死亡。 藥品和毒品,有時僅有一線之隔。2023年10月1日起,依托咪酯被正式列入二類精神藥品目錄,任何未經許可的生產、運輸、販賣、使用行為,都可能涉嫌犯罪。 普法現場秒變“防坑指南”發布會 “遇到人給的‘跳跳糖、奶茶粉’怎么辦?”干警們一口川普“拋梗”道,立刻有大娘答:“我甩都不甩他!” “我還曉得連郵票都可能是毒品!”有大爺舉一反三道。 干警們耐心地向群眾們科普防毒妙招,“是的,新型毒品偽裝仍在不斷升級,我們要時刻提高警惕,擦亮雙眼。一是要細看產品標示,遠離三無產品;二是要拒接陌生人遞來的物品;三是要謹慎選擇網絡購物渠道,不購買夸大宣傳的產品;四是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因為好奇、跟風而觸碰法律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