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從檢察為民“大情懷” 到檢護民生“微實踐”

        來源:甘孜州人民檢察院 作者:唐輝 麗娟 發布時間:2024-11-07 21:31:17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自“檢護民生”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甘孜檢察機關從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角度出發,在辦理每一起案件時,自覺做到延伸監督、延伸服務、延伸自省,以堅實有力的檢察履職,穩步提升民生司法保障能力,憑借法治的“力度”,增添民生的“溫度”。 

        深化檢察融合履職,打好未成年權益保護“組合拳” 

        未成年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檢察機關作為其中重要一環,甘孜檢察機關全面落實綜合司法保護舉措,注重犯罪預防,提升法治宣傳教育效果。以持續深化綜合履職,打出一套未成年權益保護的“組合拳”。 

        在新龍,檢察機關嚴格落實“一號檢察建議”,實行“關口前移”,聯合縣公安局、縣教育和體育局對全縣教職工進行全面的入職查詢。通過對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教育行業人員進行違紀違法行為查詢,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發現有教師存在違紀違法行為的情況,檢察機關及時向縣教育和體育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行政機關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強化教職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紀律、作風建設,為未成年人搭建起一道堅固“隔離帶”和“防火墻”。與此同時,新龍縣檢察院還積極構建“附條件不起訴+”工作模式,挽救涉罪未成年人。9月在辦理未成年人澤日某某的案件時,承辦檢察官在全面綜合考慮全案情節后,決定采取“附條件不起訴+精準幫教”的措施,一面委托專業社工團隊為澤日某某定制個性化的幫教計劃進行幫扶管教,幫助其改過自新,一面多次到澤日某某家中與其談心增強法律意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從源頭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image.png

        在石渠,檢察機關邀請該縣俄多瑪鄉中心校的全體師生走進石渠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實踐基地,共同參與法治研學實踐活動。活動中,檢察干警以法治宣講員的角色與師生們互動,通過緊張刺激的答題闖關以及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讓師生們形象地了解了強制報告制度、預防性侵害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相關知識,也讓師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與溫度。“非常榮幸能夠參加這次法治研學活動,通過此次學習,進一步提升了我的法治素養。我也會將在這次活動中學到的法律知識應用到日常教學之中,引導我的學生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青年”,參加實踐活動的何老師感慨地說道。 

        持續釋放檢察溫度,撐起困難群眾司法救助“暖心傘” 

        “感謝檢察院的幫助,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一定努力克服困難,重新開始新的生活……”被救助者得榮縣的達某某對辦案檢察官激動地說道。時間回到今年9月,刑事案件受害者達某某因結案后一直未得到賠償,生活陷入困境。得榮縣檢察院“陽光得檢?檢愛”司法救助工作室的檢察干警們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行動起來。他們詳細詢問達某某近期生活近況和面臨的困難,耐心向其講解國家司法救助相關政策。核實達某某符合司法救助條件后,迅速啟動司法救助程序,為達某某發放了1萬元的司法救助金,幫助其渡過難關。 

        image.png

        “卡卓、卡卓,感謝檢察機關幫我們一家渡過難關!”在州縣聯動的司法救助金發放儀式上,白玉縣被救助人鄧某某遺孀澤某某拉著檢察官的手連聲道謝。2022年9月,鄧某某因交通事故不幸逝世,且未得到相應的賠償,突如其來的事故讓這個家庭籠罩在悲痛之中。據悉,鄧某某一家為貧困戶,鄧某某去世后,家中失去了“頂梁柱”,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困難。今年10月,白玉縣檢察院在核實鄧某某遺孀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后,立即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并提請甘孜州檢察院進行聯動救助,共同為鄧某某遺孀澤某某發放司法救助金2.5萬元,幫扶他們渡過難關。 

        image.png

        司法救助金的發放雖不能撫慰被害人家屬失去親人的痛苦,但是檢察機關的及時援助,卻能讓被害人家屬感受到法律的溫情和檢察機關對他們的關心與關愛,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當好公共利益“看護人” 

        生態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甘孜檢察機關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保理念,結合涉藏地區檢察工作實際,立足職能,不斷延伸觸角,以公益訴訟檢察“小支點”撬動生態保護“大格局”。 

        “我沒想到我的行為造成了這么嚴重的后果,破壞了生態環境,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非法捕撈水產品案被告人公開道歉時說道。今年9月,瀘定縣檢察院針對兩起非法捕撈水產品,破壞水生生物資源的行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被告人承擔水生生物資源損失,并在縣級以上媒體公開道歉。針對多名被告人破壞水生生物資源的行為,辦案檢察官在庭前調解和庭審現場,圍繞違法事實、法律依據、民事賠償責任等內容進行釋法說理,讓被告人深刻認識到了自身行為的錯誤和嚴重后果。與此同時,檢察官還借力媒體積極呼吁群眾自覺遵法守法,共同保護長江生態資源。 

        image.png

        為深化跨區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協作配合,9月27日,康定、瀘定、丹巴三地檢察機關攜手在大渡河沿岸流域開展跨區域聯合巡查,共同守護大渡河流域生態環境。三地檢察干警通過現場交流、實地查看、無人機勘驗等多種方式,著重對大渡河河道及兩岸是否存在水體污染、非法捕撈、河湖“四亂”等問題進行全面排查,通過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初步匯總分析、就跨區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進行深入交流,進一步提高檢察機關的協作配合能力。 

        民有所盼,我有所為。甘孜檢察機關將一如既往地把深入落實最高檢“檢護民生”專項行動作為“保民生、護民利、解民憂”的具體舉措,以檢察履職增進民生福祉,找準檢察發力點,將檢察為民“大情懷”落實落細到檢護民生“微實踐”,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法治保障。(唐輝 麗娟)

         


        責任編輯:劉華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登市| 荥经县| 中牟县| 吴堡县| 彝良县| 集贤县| 汕头市| 丰原市| 汤阴县| 冕宁县| 时尚| 武隆县| 都匀市| 丹东市| 博野县| 宁明县| 灵山县| 资兴市| 虞城县| 乐平市| 北安市| 昌黎县| 且末县| 武山县| 海丰县| 兖州市| 陈巴尔虎旗| 宜都市| 呼和浩特市| 大洼县| 那坡县| 宁城县| 榆林市| 新干县| 威信县| 沙田区| 巍山| 台州市| 深圳市| 石渠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