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檢察院發布第三批"檢護民生"專項行動典型案例,其中雨城區檢察院辦理網絡貨運司機掛靠運營糾紛支持起訴案獲評典型案例。
【基本情況】
楊某某等人將自有產權貨車登記在雅安市某物流公司名下,通過繳納押金、管理費掛靠運營。因貨運司機多通過貨拉拉等網絡平臺接單,在該公司被吊銷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后,未收回運費44萬余元。貨運司機要求公司協助辦理車輛所有權變更登記并退還押金,某物流公司提出每輛車需繳納1.8萬元“轉出費”才予以配合,雙方陷入僵局,貨運司機準備起訴維權。依托“檢察+工會”勞動者權益保障協作機制,工會向檢察機關移送貨運司機維權支持起訴線索。
【檢察機關履職情況】
雨城區檢察院依法受理審查認為,某物流公司要求每輛車1.8萬元“轉出費”于法無據,故決定支持楊某某2人向法院起訴。2024年5月,法院判決解除掛靠經營合同,某物流公司協助楊某某2人辦理車輛所有權變更登記并分別退還押金。檢察機關據此開展民事檢察和解工作,促成其余11名貨運司機解決押金退還問題。針對部分貨運司機反映被拖欠網絡訂單貨運款問題,檢察機關聯合異地司法機關協調,幫助貨運司機收回應收貨運款44萬余元。為推動防范新業態領域矛盾風險,檢察機關向交通運輸部門制發檢察建議,交通運輸部門開展全面摸排、協調解決,現已協助340余名司機辦理車輛所有權變更登記。
【典型意義】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貨運司機掛靠物流公司并網絡自主接單經營較為普遍,訴訟能力較弱的貨運司機常常面臨維權難題。檢察機關依托與工會建立的協作機制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通過支持起訴、引導和解等方式助力化解新業態領域矛盾糾紛,促進行業領域風險預警防范,維護新業態勞動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