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四川日報》報道,近日,全省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現場會在自貢市榮縣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到2020年底,我省要實現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占比達到50%以上。為此,我省將持續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在動態管理、獎懲激勵、細胞創建、創新創造上下功夫,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具體的建設目標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二十字”方針,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缺一不可,其中鄉風文明是有力保障,是鄉村振興成果最直接、最明顯的表現。鄉風文明會推動“人”這個重要因素在鄉村振興中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人”的無限力量,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各項舉措的落實,最終實現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目標。
鄉風文明不是等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進行推動和引導。其中開展文明創建就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創建是一種帶動和推動,會讓文明鄉風“吹得更早、更有力、更持久”,最終讓文明鄉風成為“空氣”,時刻不知不覺地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就如“四川省將持續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在動態管理、獎懲激勵、細胞創建、創新創造上下功夫,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就是一種成功的創建實踐,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帶動作用。
可以說,近年來在深入開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村鎮建設、文化下鄉等工作中,鄉風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傳統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影響,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開展文明創建就是要更早更快更好地解決村民的陳規陋習,改善村容村貌、倡導文明新風、豐富文化生活、普及法律法規,讓鄉村山清水秀的整潔環境、純樸善良的鄉風民風、依法文明的辦事行事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鄉村“樣板”。
文明創建需要一定的載體、形式,必須要通過有效的方式讓創建工作得到村民認可、支持和參與。“四川省著力鄉風文明建設,目前廣元、巴中、資陽等地推行的‘鄉村道德銀行’‘文明積分’等獎勵模式,對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方面作出表率的模范家庭和先進個人,在精神和物質方面給予相應獎勵。”就是一種行之有效地創建方法。創建方法有很多,要結合實地實際情況,實施“一村鎮一策略”的創建模式,讓創建不是一種活動或者工作,而是一種村民主動參與進來的管理模式。同時,文明創建必須解決硬件和軟件的問題,加強細胞建設,形成管理制度和體系等等,才能把文明創建成果固定下來、運用起來,讓文明鄉風成為一種自覺行動。
因此,鄉風文明建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文明集體、文明個人、道德模范等創建和評比為抓手,真正做到人居環境、文化生活、鄉風民風美起來、靚起來,用鄉風文明的成效為山清水秀、美麗幸福的鄉村建設增光添彩。(張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