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拇指斷了,還能重新長出來嗎?近日,眉山市中醫醫院完成了全市首例極其復雜的手術——拇指再造術。重塑患者的斷指,讓它有血有肉地“長”出來。
患者周先生在工作時,使用機器時發生意外,導致右手拇指遭到毀滅性創傷,被緊急送往眉山市中醫醫院就診。因拇指毀損嚴重,上肢科專科醫生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后,對創口處進行了清創殘端修整。
盡管清創手術很順利,但周先生卻日漸消沉。人的大拇指承擔著手部約50%的功能,如抓、捏、握等精細動作。右手拇指的缺失,會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我知道有點不可能,但真的想讓拇指恢復外形和力量,這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復查時,情緒低落的周先生表現出了強烈的意愿。
可能嗎?眉山市中醫醫院骨科六病區主任彭如輝再三思索后,告訴患者,確實還有一個辦法可以恢復拇指的外觀和功能,但對醫患雙方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做吧,相信你們,我也沒什么可失去的了。”周先生和家屬慎重考慮后,決定進行“拇指再造術”(患肢為Ⅲ度缺損,基本達到拇指再造條件)。
收到患者需求后,骨科六團隊也將手術提上日程。因手術極其復雜,科室為此進行了數次周密討論,制定了完善的手術方案:取患者足趾,“移花接木”代拇指再造,重建手部活動功能。
“移花接木”光看文字簡單,但實際有三難:一難。切口設計:先“雕”肉身。這需要對移植區進行切口設計,確保再造的拇指盡可能接近正常的拇指。包括對切口的形狀、大小反復琢磨,最后完美縫合。二難。血管、神經的吻合:光有肉身還不夠,得注入靈魂。手術中需要在顯微鏡下將移植的皮瓣與患者原生血管和神經進行精準吻合。這可是一個精細活兒,血管的通暢是拇指成活的關鍵,吻合的失敗可能導致手術失敗。三難。恢復手指功能:完成塑形后要能動。重建的拇指不能中看不中用,需要恢復對掌、對指等功能。這要求醫生成為細節控的同時,還得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創新能力。
手術當日,主刀醫生彭如輝在成員的配合下,手持精細的器械,在顯微鏡下小心翼翼地操作著,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到微米。縫合移植皮瓣與原生血管、神經時,纖細的針線在千絲萬縷中穿過,找到目標后,將比發絲還細的血管壁,與移植皮瓣精準連接,確保血流暢通無阻。神經吻合更是挑戰醫生的耐心與技術,他們憑借精湛的醫術和豐富的經驗,將斷裂的神經一點點拼接、修復,力求恢復手部的感知功能。
就這樣,在團隊成員緊密無間的配合下,經過長達6個小時的艱苦奮戰,終于攻克了這三道難關,成功完成拇指再造術,歷經艱險取得 “真經”!
術后,護理團隊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護理工作中,時刻關注著周先生的恢復情況,精心照料,不敢有絲毫懈怠。功夫不負有心人,現階段周先生再造拇指的血運良好,完全存活。目前可進行抓握、對指、屈伸等活動,手部精細活動及力量在進一步恢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