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縣人民法院書樓法庭近日成功調解兩起案件,通過法、理、情相融的柔性司法實踐,為古鎮和諧穩定注入司法溫度,彰顯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在離婚財產分割糾紛調解中,面對雙方當事人激烈爭執,法官根據“木槿花調解經驗”分三步開展調解工作。首先通過"背對背溝通"讓雙方情緒都得到緩和,并厘清雙方核心訴求焦點集中于財產估值差異;隨后運用"要素清單法"逐項梳理房產、存款、債券等共同財產,最終結合女方婚前的付出和長期照顧家庭的實際情況,采用“情感共鳴法”引導男方主動讓渡3萬元財產權益。這一調解過程既堅守法律底線,又兼顧傳統倫理,實現情、理、法的有機統一。
針對合伙合同糾紛中原告的固執觀念,法官展現出高超的溝通智慧和豐富的辦案經驗。通過仔細查看雙方當事人的微信聊天記錄,精準還原合伙經營全貌,并詳細列出經營期間的三次橘子買賣情況。當向原告釋法說理不通時,巧妙轉變調解策略,引導原告妻子參與疏導,最終消解了原告的對立情緒。雙方當事人均被法官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所打動,各退一步,以被告當場向原告返還1000元將此次矛盾圓滿化解。
坐落于金沙江畔馬湖府古城的書樓法庭,始終將"木槿花"堅韌包容的精神融入司法實踐。今年以來,書樓法庭堅持以調促解工作方法,以“如我在訴” 的工作理念,推動調解率攀升至80%,實現70多位當事人在訴前握手言和,讓這祥和古鎮的炊煙里始終縈繞著法治文明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