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四川省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遂寧市堅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持續整改,以小切口的專項整治精準發力,著力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看到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
事情的大小是一個相對論,人民群眾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看似小事”,但它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福祉,這些小事解決不好,就成為了人民群眾的煩心事。“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人民群眾身邊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可以說,“群眾利益的事情無小事”,人民群眾身邊小事非“小”,在解決好“小”事中彰顯的是為民服務“大”情懷。因此,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我們不但要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大事,也要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小”事,只有把這些看似小事解決好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才能不斷增強。
解決好人民群眾身邊的“小”事,必須要有為民情懷。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管大事小事,只要用心用情去做,就能做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眾什么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可以說,只有心中時刻裝有人民群眾,時刻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踐行群眾路線,涵養深厚的為民服務情懷,才能把人民群眾的“小”事放在心里,用心用情的去解決。反之,我們對人民群眾身邊的“小”事就會過目而忘、束之高閣、漠不關心。因此,“群眾事雖小,但件件關乎信任、關乎干群關系。”“一點一滴都是愛,一枝一葉總關情。”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就是廣大干部干事創業最本質最真切的初心,解決好人民群眾身邊的煩心事,就是最本質最實在的使命。我們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疾苦放在心間,厚植為民服務情懷。
解決好人民群眾身邊的“小”事,必須做到俯下身子。人民群眾身邊有哪些煩心事,不是坐在辦公室想出來的,我們必須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接好“地氣”,抓好調查研究,做到真調研、實調研,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帶頭調研,帶頭“挽起褲頭”,下到“田間地頭”,進到“居民屋頭”,同時也要暢通人民群眾問題反映反饋渠道,健全政府部門和人民群眾“零距離”對接機制,聽取人民群眾“大白話”“真實話”,了解人民群眾真實生活和現實需要,收集人民群眾身邊影響生產生活的問題。就是要像遂寧市一樣,在主題教育中,縣領導干部人人認領1至2個專題任務,開展“蹲點式”“體驗式”調研,共收集3500多個群眾反映的焦點問題。這個“3500”,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而且政府部門及黨員干部熱乎乎的為民服務的情懷。只有我們俯下身子,把自己全身心的置身于人民群眾之中,想人民群眾之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把人民群眾的每件“小”事辦好,讓人民群眾事事稱心如意。
解決好人民群眾身邊的“小”事,必須堅持久久為功。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古往今來必成于實。“盡小者大,慎微者著”。為民服務,為民辦實事,不在于口號,不是停留在紙上,而是要有落地見效的行動。也就是,人民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事情,不只是調研收集起來就可以了、完事了,必須得到實實在在地解決。解決這些事情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這些“小”事有可能牽涉政策依據、發展規劃、時機條件、各方利益、保障要素等等,因此,解決這些“小”事,有熱情有信心還不夠,還必須具有“不解決不放手”的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精神。也就是,要沉到基層去,來到群眾身邊,從身邊人身邊事入手,從具體問題本質根源入手,謀劃出有效地解決方案,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腳踏實地干工作。就是要像遂寧市一樣“務實辦馬上干、多機制保障改出實效”,實行“半月領辦”“周調度、月小結”等機制,促進快辦快結。而且,人民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事情,不是“一批次”“一次性”的解決就沒有了,而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隨時都可能發生,我們必須建立健全解決人民群眾身邊“小”事的長效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新時代下“以人民為中心”的有新擔當新作為新貢獻。(四川省峨眉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張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