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納溪區人民法院執行干警通過耐心溝通、釋法明理,疏導案件堵點難點,促使被執行人主動履行了法定義務,并對執行干警善意文明執行方式一再表達謝意。
雙方當事人本系親戚,因建設工程合同產生糾紛,訴至納溪區人民法院,民事調解書生效后,因牟某一再拖延支付工程款,韓某某無奈之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干警未查得牟某名下有可供執行的財產,考慮到案件標的額較小,遂致電牟某,督促其及時籌款,一次性履行,電話那頭,牟某雖有為難,也答應了盡快籌集5000元了結該案。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執行干警未等來牟某承諾的支付完畢的回復電話。面對質問,牟某聲稱自己只是籌集了3500元,在執行干警要求其先將3500元支付給申請人時,牟某才吐露實情,手中只有900元。針對此情況,執行干警決定對其限制高消費以示法律震懾,并告知牟某接下來將要面對的強制手段及法律后果:“錢并不多,我相信你費點兒心籌集是沒有問題的,人民法院不會輕易將被執行人納入失信名單,因為我們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辦理案件的同時盡量減小對被執行人的負面影響,但前提是被執行人要積極配合執行工作,你一再失信,抱著僥幸心理,那么我們也就絕不會手軟!”在近半個小時的交流中,執行干警剛柔并濟,觸其疼處,最終,牟某幡然醒悟:“為了這5000元背上失信人的標簽,太不值得了!法官,真的謝謝你!我馬上把錢轉給韓某某!”最終,該案執行完畢,雙方當事人均通過微信向執行干警表達了謝意。
解決執行難的問題,除了使用強制措施,還要講究工作方法,要言之有物,活用案例,形象客觀地講理講法,在對被執行人開展思想疏導時,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來,納溪區人民法院通過文明執行、公正執行、規范執行、人性化執行,在讓被執行人感受到法律威嚴的同時,更體現了司法的人性與溫暖,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