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陽區茜草街道在區委老干部局指導下聚焦社區老齡化嚴重、矛盾糾紛突出、群眾需求多元等區域治理難題,通過深入實施“銀發家園”黨建項目,探索出“銀發黨建+社工”模式,有效激活社區老黨員、老同志參與基層治理動能。
強化組織建設,打造銀發善治“紅引擎”。一是建好支部強根基。2021年,區委老干部局聯合茜草街道黨工委,在匠心社區成立“銀發家園”老黨員工作室,同年9月,通過“社區推薦+自薦”方式,選出6名“頭雁黨員”組建“銀發家園”黨支部,重點在學習教育、組織活動、資源整合、實施公益等方面發揮核心引領作用。二是鍛造骨干強隊伍。依托“頭雁黨員”示范帶動、典型引領,開展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雙找”行動,讓老黨員、老同志在“銀發家園”就近學習、就近活動,構建起以支部為核心,頭雁黨員、骨干黨員和銀發志愿者為支撐的“1+3”金字塔型隊伍,有效帶動社區社會組織共同參與治理。三是結對聯建強堡壘。以“銀發家園”黨支部為核心,聯建10個小區黨支部,聯動13支近500人的社區活動隊伍,聯合N個專業社工機構、部門、大專院校和企事業單位黨支部,形成銀發家園“1+10+N”黨建聯盟,實現支部聯建、人員互動、資源共享。
推動專業運行,激活銀發生暉“動力源”。一是探索共治模式。以全省首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為契機,孵化本土社工機構匠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重點聚焦55歲至65歲低齡老年群體,圍繞“參與意愿、參與能力、參與平臺”三個方面,分別建立“銀發學院”“銀發能量站”“銀發服務站”,探索退休居民參與共筑“銀發家園”的“銀發黨建+社工”社區治理模式。二是創新運行機制。發揮黨支部核心引領作用,依托社工組織,建立“支部+社工+志愿者”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其凝聚居民人心“粘合劑”、發揮居民作用“催化劑”功能,著力解決老年群體參與社區治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推動黨組織活動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有效融合、雙向促進。三是引導主動參與。“銀發家園”通過開展各類的興趣活動聚集人氣,發現能人,培養骨干,抓實黨建活動、專家課堂、公益創投等學習實踐,全面提升老黨員和志愿者服務意識、知識技能,幫助其適應新時代社區治理需求,引導黨支部和志愿服務隊伍實現了從“社工帶動”到“自我運行”的轉變。
創新“三樂”工作法,點燃銀發有為“助推器”。一是推動“樂活”聚人氣。依托“銀發學院”,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樓宇黨建聯絡站等各類陣地,實現學習活動場所、黨建學習資料、文化養老設施、志愿服務信息多元共享,通過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組建“銀發”活動隊伍,開設聲樂、舞蹈、瑜伽等10余種興趣課程,讓社區“陌生人”變成“老熟人”。二是推動“樂學”育人才。依托“銀發能量站”,以“銀發+社工”為載體,開展“社區治理夏令營”“社區服務能力培訓班”等系列課程,組織“銀發學院”隊伍中熱心、有專長、正能量的銀發老黨員、志愿者,參加專家課堂、社區治理、助老服務等“特殊”培訓,就地孵化社區治理“銀發”人才80余名。三是推動“樂益”優服務。依托“銀發服務站”,推行“銀發議事會”和“公益創投”兩類參與形式,引導“銀發”人才主動申領并完成“三線記憶者影展”“社區快訊”等社區公益創投項目3個;主動參與小區治理服務,在疫情防控、燃氣安全排查、文明城市建設等各項任務中,累計服務群眾80000余人次,深度參與小區治理和志愿服務,真正實現社區治理、銀發有為。
(區委老干局 茜草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