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以“雙號并行”方式并入心連心服務熱線以來,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師入駐心連心服務大廳法律專家座席,在線解答涉及司法行政業務方面問題和法律咨詢。2024年共辦理群眾司法行政類訴求13079件,居市級部門(單位)第5位,工單按時辦結率100%,滿意率99.75%。同時依托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以“熱線工單轉辦”方式對接法律援助機構,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典型案例】 法律援助快速達 快遞小哥終受償 今年1月,某快遞公司業務員吳某撥打樂山12345心連心服務熱線,咨詢公司未按時足額支付工資應如何維權等事宜,法律專家坐席值班律師引導吳某從“線上咨詢”法律問題轉為“線下申請”法律援助。吳某的維權求助信息由市法律援助中心轉交給犍為縣法律援助中心,犍為縣法律援助中心啟動法律援助新興領域勞動者維權綠色通道,對吳某的法律援助申請依法免予經濟困難審查,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案件辦理過程中,承辦律師和吳某充分溝通代理方案,幫助吳某收集工資流水、納稅申報、管理行為等相關證據,分析判斷吳某與公司的勞動用工關系具有經濟從屬性,從而雙方應當形成勞動關系而非勞務關系,果斷啟動訴訟程序,最終公司賠償吳某2萬元。通過“線上”專家坐席和“線下”承辦律師的共同努力,幫助吳某成功維權。 現下,互聯網平臺用工模式日益增多,因新技術、新算法的加持,平臺企業為了規避用工風險,模糊與從業者之間的勞動關系,但互聯網平臺用工模式并未改變勞動關系的本質。我們應堅持“事實第一”的原則,貫徹人格及經濟從屬性是認定勞動關系最核心的標準這一理念,維護新興領域勞動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