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表彰1982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以及1501個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四川共有98名個人、74個集體上榜。其中,樂山有4名個人、3個集體上榜。
此前,黨中央決定,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表彰一批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根據評選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區各部門充分醞釀、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經綜合評審、統籌考慮,最終確定上述獲表彰名單。
而讓司法行政人倍感自豪的是,樂山受到表彰的4名個人中,就有2人出自司法行政戰線!
一位是奮戰在金口河脫貧辦的區司法局四級調研員的莫鴿鴿,一位是樂山市司法局派駐到沐川縣安坪村任“第一書記”,并就地成長為鄉黨委書記的師玉容。
的莫鴿鴿(左一) 和 師玉容(右一)
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
“彝家新寨普法人”的莫鴿鴿——全區90%的人聽過她的“脫口秀”
無論是在樂山市金口河區,還是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灑庫鄉、拉木阿覺鄉、合姑洛鄉,只要一提起的莫鴿鴿的名字,不論是當地的干部還是普通的群眾,無不贊不絕口。
不為別的,只因為她無論是身在一線還是退居二線干得都像“火線”。
身居“一線”,沖在“前線”
回顧自己從1981年參加工作到2016年卸任金口河區司法局長的35年“一線”生涯,最令的莫鴿鴿難忘的是從1998年至2016年擔任區司法局副局長到擔任局長的18年工作經歷。
18年來,無論是處理醫患糾紛還是民族矛盾,不論刮風下雨還是白天黑夜,只要發生重大民事糾紛案件,的莫鴿鴿總是“沖鋒”在前,始終站在當事人雙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站在依法、依規、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經她本人成功調解的重大疑難矛盾糾紛事件56起,涉及當事人1300余人,涉及金額達860多萬元。
柏香村村支書劉華友非常感謝的莫鴿鴿給村上帶來的變化。以往村民發生矛盾,輕則口角、重則拳腳,而現在,如果村民發生矛盾,他們會說:我們去打官司說清!劉華友說,村民主動用“打官司”來解決問題“聞所未聞”。
同時,為了實現法治宣傳無盲區的目標,的莫鴿鴿帶領司法局,聯合民宗、教育等部門開辦了“彝漢雙語法治夜校”,教授彝文和宣傳法律。為貼近群眾,也是從那時候起,她著手組建了法治宣傳文藝演出隊,自己編排小品、三句半、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宣傳節目,利用節假日、趕場日深入到村(社區)、社團舉辦演出。為擴大宣傳面,通過手機彩信,把一條條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傳遞到了“千家萬戶”。通過2年時間精心打造,金口河依法治區的經驗在全市推廣,“彝漢雙語法治夜校”工作獲全國先進。
才退“二線”,又上“火線”
2016年9月,時年52歲的莫鴿鴿卸去區司法局長職務,并于2017年4月調到區脫貧辦,擔起了區“四好村”創建工作組執行組長一職,退居“二線”。在很多人眼里,快到退休年齡的人退居“二線”,應該是“船靠碼頭車到站”了。然而,她卻沒有。
區“四好村”創建工作組主要負責“四好村”創建和精神扶貧,這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可供借鑒。的莫鴿鴿深知金口河由于受到歷史、自然、社會等因素影響,“觀念貧困”才是脫貧攻堅的最大敵人,“等、靠、要”思想不破除,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就不可能如期實現。為此,她秉承“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的理念,常常游走于鄉間街坊和田間地頭,深入開展政策理論宣講。2017年以來,她先后深入全區6個鄉鎮41個村進行個人宣講多達128場(次),受教育群眾3萬多人次。
一個人的能力再加強,畢竟精力有限。為解決“單兵作戰”問題,培養更多適應新形勢的宣講精英,2018年初,在的莫鴿鴿的組織下,金口河區創建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心連心?鴿鴿講堂”,組建區、鄉、村三級宣講隊伍48支,共有190余人,通過“素質提升培訓”“扶貧專班”“感恩奮進巡回宣講”“農民夜校”“文化下鄉”等平臺,深入鄉鎮、村組和農戶家中開展感恩、勵志、習慣、法治和移風易俗“五大教育”。實現了全區所有行政村“多次全覆蓋”,鼓舞激勵了一大批脫貧戶。
風趣幽默的“脫口秀”是的莫鴿鴿的強烈個人特色,也讓她備受群眾的喜愛。在“心連心?鴿鴿講堂”開展宣講活動的400余場次中,的莫鴿鴿個人宣講就有近200場次,僅2017—2018年,她便進行了120多場宣講。最忙時,她早中晚各一場。全區聽過她宣講的群眾人數,達到了90%以上。然而除了丈夫,沒人知道那時的她已身患重病。
2019年4月,金口河區如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序列。大家在歡慶之時才發現,一起并肩戰斗的的莫鴿鴿已悄然去做了一個大手術。原來早在2016年3月,她就已被確診為肝癌。為了不影響全區的脫貧“摘帽”任務,也為了不落下自己的工作,她選擇了隱瞞和堅守。
2019年6月,術后還未完全康復的的莫鴿鴿受人之邀,遠赴數百公里之外的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灑庫鄉、拉木阿覺鄉和合姑洛鄉宣講,助力當地精神扶貧。
“你都快退休了,沒必要再像年輕時那么拼了!”心疼她的人總愛這樣奉勸她。“在崗一分鐘、盡責60秒!我是一名黨員,我要把我的一生獻給我熱愛的黨和人民!”的莫鴿鴿樸實的話語里道出了她的人生追求。
的莫鴿鴿獲評全國“2019年度法治人物”
的莫鴿鴿閑不下來。2020年4月,身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的她回到“心連心·鴿鴿講堂”繼續任團長,短短半年,她組織、培訓的宣講骨干團由原先的190余人發展到380余人。
“是鴿姐支持著我不要放棄的。”同樣身患肝癌的曙光村村民盧永香毫不掩飾對的莫鴿鴿的欽佩之情。
“只要我還能動,就希望能繼續傳播正能量。”的莫鴿鴿這樣說。
的莫鴿鴿繼續奔走在法治扶貧的舞臺上
“繡花姐姐”師玉容——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我覺得挺不好意思的,脫貧攻堅一線有千千萬萬個扶貧干部,目前取得的成果也是集體的努力,這份榮譽應當屬于所有扶貧干部。”
2015年7月,36歲的師玉容由樂山市司法局派駐到安坪村擔任“第一書記”。“我的老家在峨邊,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孩子,我要讓山村里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帶著這一份信念,師玉容開啟了她一針一線的“繡花”之路。
村里來了個“繡花”書記
師玉容翻出手機里保存的6年前的照片,照片中36歲的她有一頭烏黑的頭發、瘦削的身材,白皙的皮膚,師玉容打趣地說:“安坪村脫貧了,我也變黑了,看看現在,都從小姑娘都變成‘老太婆’咯!”
“來了個城里的書記駐村扶貧,還是個女娃子,肯定吃不得苦,受不得氣。”在年過五旬的安坪村黨支部書記雷文明眼里,這位初來乍到,柔柔弱弱的“繡花”書記,干起事來估計也是“花拳繡腿”。
師玉容的工作,從走村入戶開始。等待著她的,除了挨家挨戶的摸底,還有著一場支部副書記對她的考驗。
“她讓我帶路去走訪貧困戶,我故意帶她走那些蓬草路。”雷文明說他本想試探一下師玉容能不能吃苦。但沒想到師玉容一聲不吭,有時走得比他還快。
“我當時還在納悶,村民們趕場難道都是走這樣的路嗎?我的腳上磨出水泡了,但還是堅持走完了。”師玉容說道。
雷文明回憶,有一次師玉容在查看村里建修的新村聚居點時,掉進深溝摔傷了手臂和腿部,她堅持工作。還有一次,村里一位村民因為對政策理解有偏差,幾句話不對就想動手打師玉容,幸好被別的村民拉住了。師玉容委屈得掉了眼淚,但工作還是在干,這些都讓雷文明特別服氣。
歷經兩個多月的走訪后,師玉容會同鄉村干部為安坪村量身打造了《脫貧攻堅總體規劃》和《“1+5”實施方案》。
“要脫貧,得靠產業引領”
高筍鄉安坪村地處沐川縣大山深處,是省定貧困村,全村341戶村民,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2015年,師玉容面臨著安坪村主導產業不明、村民發展產業積極性不高、村集體經濟為零的狀況,
怎樣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繡花”?師玉容沒有絲毫畏懼,反而信心滿滿。“我是在農村里長大的孩子,山村里的莊稼、田野、農房,對我來說都無比的親切、熟悉。再加上我有7年的鄉鎮工作經驗,我有信心!”
“要脫貧,得靠產業引領。”師玉容邀請農業專家出謀劃策,開始謀劃在村里種植茵紅李。
如何提高村民的積極性?師玉容邀請村民開了一場壩壩會上,掰著手指頭給村民算賬:按每畝產1000公斤、每公斤3元來算,一畝地李子收益能有近3000元!只要愿意種,村里給貧困戶免費發種苗。
2020年,安坪村茵紅李產量達200余噸,種植戶戶均增收4500元。當年第一批帶頭種植的貧困戶許前堂臉上笑開了花,“如今家里種了10多畝李子,一年下來純收入有2萬多元喲!”在發展壯大李子產業時,師玉容還引導村民同步發展林下養雞,養殖生態豬,長效收益和短期收益結合,種養疊加,豐富村民增收渠道。
“全村人都有我的電話”
盡管離開安坪村已有2年多,走在安坪村的鄉間小路上,村民們依舊會熱情地喊著:“師書記”,師玉容仍然能叫出每一個村民的名字。
安坪村黨支部書記雷文明說:“村民有大事小事都愛給她打電話,她也不推脫。這家的雞蛋、李子沒銷路,那家的豬肉要送進城,甚至單身漢找對象也想找她幫忙……”只要有村民打電話,師玉容就會把對方的名字記下來。她說,這樣村民第二次打電話來,就能叫出對方的名字,這是對村民的尊重。
打開師玉容的手機通訊錄,保存了上百個安坪村村民名字,連續翻了五六屏都翻不完。“全村人都有我的電話。”師玉容說,剛到村里,她就通過聯系卡把電話號碼發給了每戶人家。
在師玉容的手機里,還有用另一個“秘密”——晚上10點30分的鬧鈴。“設置鬧鈴是為了提醒自己,晚上10點30了,該回寢室睡覺了,實際上鬧鈴是‘形同虛設’,經常都是在辦公室忙到深夜11點左右才回宿舍的。”
“每次晚上11點后和師書記聯系對接工作,我不擔心會打擾到她休息,因為她肯定還在加班!。”對口聯系高筍鄉的沐川縣經信局局長李春霞說。
“媽媽,你都一個月沒有回過家了”
在扶貧路上,她是一個充滿干勁的第一書記,在女兒面前,她卻是一個“不合格”的媽媽。
2016年秋天,高筍鄉易地扶貧搬遷新村聚居點項目進入最后沖刺。師玉容和鄉干部挨家挨戶走訪動員,每天晚上開“戶長會”。
一個周末,正在村民家中開“戶長會”的師玉容接到女兒打來的電話:“媽媽,你都一個月沒有回過家了!”接到電話的師玉容紅了眼框,忍住淚水。村干部勸她抽時間回去一趟,然而師玉容卻選擇把女兒的想念和埋怨放在了一邊。
“從駐村工作開始,我兩三個星期才回一次家,女兒的成績眼看著下滑了,我只能抽空通過電話督促孩子。”有一天,師玉容撥打女兒的微信電話,卻發現女兒把她的微信給刪了。“女兒是不是煩我了。”作為母親的師玉容,一份愧疚和傷心從心底席卷而來。
為了讓孩子理解自己,師玉容想了一個辦法:每學期學校放假,讓女兒來到高筍鄉,跟著她一起進村入戶。在這個過程中,女兒當起了她的“攝影師”,一同記錄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也逐漸地理解了母親的工作。
2018年底,師玉容開始擔任高筍鄉黨委書記,在一片更加廣袤的土地上“繡花”,師玉容有著新的規劃:“脫貧繡花,繡出了民生之花、產業之花、精神之花和文明之花,接下來,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銜接中,想讓這四朵花在高筍鄉的圖土地上開放得更艷、更美。”
高筍鄉光明柑橘園
的莫鴿鴿和師玉容,是樂山司法行政人在脫貧攻堅戰線無私耕耘的瑰麗縮影。在鄉間地頭、深山老林,都有樂山司法行政人泥濘而堅實的腳印,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把“忠誠、為民、尚法、擔當”的司法行政精神帶到了脫貧攻堅的戰場,助力樂山脫貧攻堅事業取得矚目成就。樂山市司法局自2016年起連續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單位。
向每一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司法行政人致敬!(謝紅霞 潘虹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