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你們的講解,我們知道了怎樣用法律武器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近日,彭山區司法局在江口街道茯苓村開展法治宣傳時,一男性村民聽了講解后說道。眉山市彭山區現有農村人口15萬人,占全區總人口46.51%占比近一半。為提高農村群眾法治意識,“七五”普法以來,彭山區堅持創新發展、注重實效,狠抓普法隊伍建設、活動形式創新、宣傳載體利用,農村群眾學法積極性日益高漲,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逐漸形成。
強化普法隊伍建設,確保各項活動扎實開展。不斷加強普法隊伍專業性,從法、檢、公、司系統選拔優秀的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等法律專業人才,組建30人的“七五”普法講師團,為各類普法宣講活動提供師資。廣泛招募成立一支具有500余人的普法志愿者服務隊,開展豐富多彩的普法活動。不斷充實鄉村普法隊伍力量,選聘優秀律師為108個村社全面配齊法律顧問;建立6支由執法人員和法律工作者組成的法律服務小分隊;各村民小組培養至少1名“法律明白人”,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的同時普及法律常識。全區形成多極聯動、共同參與、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為鄉村普法活動順利扎實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創新普法活動形式,激發群眾學法積極性。致力于讓群眾主動參與,各部門、單位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及“一月一主題”活動方案利用“3.15”“6.26”“12.4”等普法節點,由灌輸式轉變為互動式宣傳,積極開展“送法下鄉”“法治趕場”活動。組織普法志愿者深入村社收集群眾關心的法律問題,匯編“法律知識60問”,在安置小區制作成專欄,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學習法律。開辦“法治夜校”,邀請“七五”普法講師團成員以案釋法,進行“菜單式”普法講座100余次。還原庭審現場,開展“家事審判模擬法庭”活動15場,讓百姓感受法律的威嚴,法治的公平正義。將矛盾糾紛化解和普法有機結合,開展“調解一次糾紛 上好一堂法治課”活動10余次,起到了良好教育作用。組建6支法治文藝宣傳隊,自創編排節目,寓教于樂,開展“法治文藝進萬家”巡演50余場。組織放映隊深入各鄉鎮、村社開展法治電影放映活動,播放《我不是潘金蓮》等法治題材電影和掃黑除惡等相關法治短片2400余場。
用活普法宣傳載體,提高法治宣傳工作實效。以“互聯網+法治宣傳教育”為契機,緊跟熱點,通過“微彭山”“彭山普法”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積極推送消費維權、勞動用工、疫情防控等貼近群眾生活的普法信息,讓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學習法律知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拍攝制作《沉銀秘事》《信仰》等法治微電影和公益廣告4部,投放到彭山電視臺、微信平臺、LED大屏幕循環展播,營造濃厚法治氛圍。在觀音街道觀音村、公義鎮保勝場社區、江口街道茶場村等地,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打造10個村級法治文化陣地,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群眾在休閑之時既學習法律常識又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根據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設計制作法治宣傳冊、筆記本、環保袋、宣傳扇、掛歷、圍裙、文化衫等用品50余萬份,免費發放到各村(社區);購買農村實用法律書籍,充實農家書屋,深受群眾喜愛。(廖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