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全面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和司法行政改革工作的要求,深入推進律師調解試點工作,安排部署在律師事務所設立訴訟服務站工作,4月21日,四川高院、省司法廳召開全省律師調解暨律師事務所訴訟服務站試點工作視頻會議。四川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能,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王強出席會議并講話。
據會上獲悉,截止目前,全省各地法院共成立律師調解室163個,加入法院特邀調解組織名冊、特邀調解員名冊的律師調解組織357個、律師調解員2270名。去年,全省法院調解案件27.0945萬件,其中有律師參與調解的案件共2.1285萬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四川高院與省司法廳、省律師協會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廣“非接觸式”訴訟服務,截至到目前,全省在律協、律所設立的訴訟服務站達96個。
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王強在講話時強調,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是深化訴源治理,促進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內在需要;是提升城鄉基層治理水平,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創新舉措;是建設法治四川,推進全面依法治省的重要內容,任務艱巨、意義重大。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提高政治站位,再補短板、再強弱項、再抓落實,推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成為四川司法行政的一道亮麗風景,為全國律師調解試點工作提供“四川經驗”。要大力加強與法院的協調配合,深化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為成員單位的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工作推進、銜接配合中的具體問題,確保調解工作向縱深推進。要大力爭取法院支持,在案件來源方面,積極爭取法院將適宜律師調解方式解決的案件,委派委托給律師調解組織調解;在司法確認方面,要推動建立司法確認“綠色通道”,落實好四川高院《關于深入推進非訴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工作的意見》,提高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率,增強律師調解的權威性,贏得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四川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能在講話時提到,當前工作依然存在如律師參與積極性不高,當事人知曉度、認可度不夠,在線調解平臺使用率不高、司法確認的渠道還需要進一步暢通等問題,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律師的積極性和當事人的積極性問題。而真正解決“兩個積極性”,就要從思想理念、工作機制、各項保障上著力,讓參與各方從外在的要求到內在的自愿轉變,讓律師從被動接受這項工作到積極投身這項工作轉變,最終實現為民服務、定紛止爭的目標,實現為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設作貢獻的目標,實現推動四川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
張能強調,律師調解和法律服務、訴訟服務兼具平安和法治的價值,當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各級法院要深刻理解律師參與解紛的重大意義,透徹理解律師調解工作的原則、范圍、運行機制等內容,完善訴調對接程序,探索暢通司法確認的渠道,促進律師調解工作機制的規范化和常態化,提升律師調解工作質效。要與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共同有序規范推進律所訴訟服務站的設立、運行,要堅持律所訴訟服務站的實質化運行,堅持便利群眾訴訟、依切實有效開展服務、聯動協作多元解紛。各中級法院要與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一道,對轄區律所訴訟服務站進行統籌。要立足于公益性質,明確律所訴訟服務站的職能定位、設立程序、服務事項,工作標準等,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及對工作人員的定期培訓,確保訴訟服務站真正有用有效。
會上,南充市司法局、南充市中級人民法院、眉山市東坡區人民法院、自貢市司法局、四川仁競律師事務所作會議交流發言,德陽市旌陽區人民法院、宜賓市敘州區人民法院、成都市錦江區司法局、北京德恒(成都)律師事務所書面交流經驗。會議還為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四川明炬律師事務所、四川瀛領禾石律師事務所、北京惠誠(成都)律師事務所、四川公生明律師事務所等5家律師事務所訴訟服務站授牌。(李月 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