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的三次指引

        來源:新華社 作者: 發布時間:2022-09-17 11:46:12

        微信圖片_20220917115028.jpg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總書記指出:“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為人們深刻理解“三農”問題,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1、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的指引

        2013年12月、2017年12月、2020年12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三次就“三農”工作做出指引。2013年12月,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央召開了一次農村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從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大局出發,深刻闡述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值得留意的是,就在會議召開一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精準扶貧,從此成為中國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大法寶,并成為全球反貧困斗爭理論的中國貢獻。??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這次會議在黨的十九大之后召開,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那次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三農”事業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深刻闡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問題。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頭,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世界動蕩變革的特殊時刻召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image.png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科學回答了在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對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2、“三農”工作的重心與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每一次都在重要的歷史關頭,指引著“三農”工作的重心與方向。2017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明確了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三年過去了,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迎來了“驗收”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此次正式提出“三農”工作的“重心”以及“歷史性轉移”,還是第一次。

        做好有效銜接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工作第一位的任務。這就是工作重心所在。

        image.png

        江蘇南京市江寧區黃龍峴茶文化特色村(11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如果說精準扶貧是扶貧攻堅的“靶向治療”,脫貧攻堅戰就是鄉村振興的“靶向治療”。區分輕重緩急,“補短板”“啃硬骨頭”,體現了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猶如鄉村振興“總抓手”的五指。關于五根指頭與一根指頭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不亞于脫貧攻堅,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首先就是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農業現代化是短板。補齊“四化”短板,必須抓產業,產業必須抓特色。

        3、鄉村振興:我們要振興的是什么

        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句話觸動人們的心弦: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

        image.png

        10月18日在河北灤州市古城街道蔣莊村拍攝的稻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農業、農村、農民,“三農”之上,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是讓我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其魅力和風采。2013年12月,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指出,農耕文化是我國農業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不能丟,而且要不斷發揚光大。2017年12月,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農耕文明是中華文化的鮮明標簽,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從世界范圍看,在現代化過程中,鄉村往往要經歷一場痛苦的蛻變和重生。有的國家由于沒有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不僅鄉村和鄉村經濟走向凋敝,而且工業化和城鎮化也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會動蕩,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實現鄉村振興,探索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也是中國人民對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重大貢獻。


        責任編輯:楊睿

        下一篇:李克強同志逝世

        本網站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對網站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顧問團.

        四 川 法 制 網 ·法藝文化傳媒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岢岚县| 若尔盖县| 衡水市| 承德市| 东方市| 仙游县| 花莲县| 旌德县| 邛崃市| 普格县| 隆林| 三河市| 屯留县| 鄂尔多斯市| 都匀市| 永善县| 彭山县| 西华县| 淮南市| 锦州市| 淳化县| 衡阳市| 阜新市| 聂荣县| 尚志市| 喀喇沁旗| 长白| 郯城县| 宁夏| 织金县| 鄂托克前旗| 石泉县| 平顺县| 武城县| 安顺市| 永平县| 汉沽区| 静安区| 九台市|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