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對分局全體民(輔)警八小時以外的監督、教育和管理,提高民(輔)警自我約束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有效預防和減少民(輔)警違法違紀問題,眉山天府新區公安分局按照“5個5”、“雙四一”工作法,筑牢“四道防線”,縱深推進“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走深走實。
一是以教育防范為基礎,夯實“內部防線”。按照“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路,加強“第一道”防線建設。
加強教育引導。分局教育整頓領導小組把加強民(輔)警“八小時外”教育管理作為教育整頓的重點內容和關鍵環節,自上而下,以部門為單位堅持工作例會制度,通過“會前學法”、觀看警示教育片等集中學習活動,引導民(輔)警擺正“三觀”,凈化“三圈”,算好“三帳”、杜絕辦“三案”,切實做到知敬畏、明底線、守規矩。
對照自查自糾。組織各部門對照教育整頓自查自糾任務清單,深入開展自查自糾,通過個人自查、相互督查、單位排查等途徑,切實查清民(輔)警“三圈”情況,形成每人“三圈”自畫像。通過自查自糾,共收到組織自查報告15份,三項體檢報告260份。
明確督查重點。分局教育整頓辦問題查糾組不定期組織專項督察檢查活動,通過明察暗訪、實地檢查等措施,加強對民(輔)警“八小時內外”的監督管理,一旦發現存在的突出問題,上報教育整頓領導小組,由分管局領導主動聯系民(輔)警,開展疏通引導、轉化糾偏工作,及時消除違紀苗頭。7月以來,共掛網督察通報14期,督促整改問題17個。
二是以制度管理為保障,織密“制度防線”。制定出臺了《眉山市公安局天府新區分局民(輔)警八小時以外管理暫行規定》,為分局民(輔)警“八小時外”嚴格管理提供依據。
建立片區微信小組。結合分局廣大民(輔)警集中居住在東坡、彭山、仁壽、成都等實際情況,以民(輔)警實際長期居住地為依據,建立了東坡片區(東坡區、洪雅縣、丹棱縣、青神縣)、彭山片區、仁壽片區、視高片區(眉山天府新區、成都市范圍)4個微信小組,由所在片區局領導擔任片區組長,采取完成任務、共享實時位置、視頻點到等多種方式開展“八小時外”監督管理,隨時知曉民(輔)警在哪里、在干什么。
堅持廉潔提醒制度。緊扣重要節點,分局教育整頓辦以短信為載體,向每一位民(輔)警發出廉潔短信,通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關懷和警醒,讓民(輔)警“知敬畏、明底線、受警醒”。國慶、中秋節前,分局向民(輔)警及其家屬發送短信530余條,分局民輔警共拒收禮物13盒、紅包1個,確保雙節風清氣正。
堅持談心談話制度。以部門為單位,部門負責人按照“見人見事見思想”原則,采取“一對一、面對面”的方式開展談心談話,做到部門負責人知曉本部門民(輔)警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民(輔)警及時報告自己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堅持調查研究制度。對發現的民輔警“八小時外”違法違紀行為,分局教育整頓辦究其根源、查找病灶、剖析問題、舉一反三,深挖背后的深層問題,做到處理一人、警醒一片。
三是以社會監督為載體,調動“社會防線”。分局以刮骨療毒和自我革命的勇氣,開辟多渠道,堅持監督常態化。
首先,加強群眾監督。通過“雙微”平臺向社會公布問題線索舉報渠道;聘請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實時監督民(輔)警八小時內外行為,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和投訴舉報,及時反饋屬實內容,跟蹤落實整改。
其次,加強行業監督。重點針對交通運輸、民爆、旅店等行業及從業人員,發放問題線索征求意見函。教育整頓期間,分局向新區規上企業發放征求意見函92封,收到回復函67封,涉及各類意見建議歸納總結11條。
三、加強“身邊人”監督。積極發揮家庭的監督作用,把家庭作為民(輔)警八小時外監管的重要防線。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聯系、發送短信、走進警營等形式,從親情角度出發,當好“賢內助”,時時溫情提醒,共同承擔起規范民(輔)警八小時外行為的責任,把親情的力量轉化為民(輔)警“零違紀”的動力。
四是以筑牢信仰為基石,加固“思想防線” 。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分局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組織分局民(輔)警集中觀看分局籌備時影像資料及成立視頻,重溫分局“來時路”,知不易越砥礪前行;參觀新區規劃展覽館,傾聽新區概況,明了肩上使命重擔;重溫入警誓詞,警歌嘹亮唱響初心;簽名書寫擔當,勇做“四個鐵一般”眉山天府公安人;觀看愛國題材電影,增強愛國主義情懷。通過開展豐富多樣教育主題活動,加固民(輔)警八小時內外自我約束和遵紀守法的“思想防線”。
同時,深入挖掘個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典型事跡,大力宣揚感人事跡、崇高品質和可貴精神,進一步激發公安隊伍斗志,形成學習先進、奮發向上的良好風氣。近期,已深入挖掘3個先進集體和6名民(輔)警典型事跡,撰寫宣傳文章12篇,塑造“背人警察”吳文杰、“挖機救人”唐賢東等先進典型。(劉苘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