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午后是溫暖的,陽光透過窗戶在墻上作畫。敘州區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陽崎剛結束一個民間借貸糾紛的調解工作,回到座位上翻閱著下一個案件的卷宗。
“雙方當事人均為聾啞人,還在讀大學,且存在感情糾葛,對于借貸金額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考慮到雙方當事人的特殊情況,陽崎法官讓助理建立微信群,方便通知雙方開庭時間。
轉眼到了開庭的日子,陽崎法官讓書記員在A4紙上寫下原告的名字,再去門口接他。原告是個朝氣蓬勃的青年,背著單肩包,看起來干凈整潔,由于經歷了長途路程,臉上有些許疲憊。書記員指了指安檢室,示意他從這里進入。
紙筆對話顯溫情
“法官,我女兒平時是很乖的,有很多獎狀,從來不讓我們操心,這個錢就是他想追我女兒,然后自愿贈予的,他說再不還錢就來法院,我們家孩子都打算休學去打工賺錢來還他了!”被告監護人情緒激動,幾近用吼的方式發泄憤怒。旁邊的被告或許是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或許是由于無法分辨現場的對話而感到緊張,一直默默低著頭,不敢看法官和原告。而原告也沒有任何肢體語言表示,任由被告監護人一味輸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場面一度陷入僵局。
“或許,我應該站在原被告的角度思考什么樣的溝通方式才能讓他們覺得放松,敢于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對了,他們不善于表達,也許寫下來更方便”
陽崎法官在心里默默盤算著。
隨后,他立即安排書記員去拿了一打A4紙來,分別放在原被告面前,示意他們可以把想說的話寫在紙上。
雙方當事人點點頭,眼里立刻有了光,紛紛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想法。
愛在無聲處綻放
經過一番交流,雙方對借款事實達成一致意見,但對部分金額是否屬于借款再次出現分歧,考慮到被告家庭條件等因素,陽崎法官決定還是勸說原告暫退一步。
“我知道你在這樣青澀的年紀遇到和自己情況相似的原告,雙方有相似的經歷、共同的愛好,在不知不覺間產生感情,這是很美好的感情,只是最后由于各種客觀原因讓你們的感情無疾而終。你能千里迢迢從沿海城市趕過來,應該不只是想要回這筆錢而已,也想見見被告,對嗎?”陽崎法官詢問到。
原告緩緩點點頭。
“之前你也了解過一些被告的家庭情況,被告還在上學,你應該大概知道這筆錢被告暫時沒有能力償還,現在甚至想出去打工還錢,這超出了你的預料,你愿意體諒被告,協調一下還款金額嗎?”
原告點點頭,提筆在紙上寫下“6000”的數額。
此時,被告抬頭看了看原告,又轉頭在紙上寫下“爸爸媽媽,6000可以,我們先還了吧,我也想回去讀書。”
眼看被告監護人的神情有所緩和,陽崎法官立即開口勸說“關于6000元的調解方案,應該是雙方都能接受的合理方案,雙方孩子的年紀正是該享受青春的時候,正是該在學校操場放肆大笑的時候,被告也有讀書的意愿,她應該在學校學習知識,創造美好的人生,作為監護人,該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權,您說對嗎?”陽崎法官耐心地勸說被告監護人。
最終,被告監護人在在場人的注視下緩緩開口:“好,就6000”。隨即當庭支付給原告。
調解終于圓滿完成。
調解成功后陽崎法官并未立刻離開,他高大的身影沉穩而堅定地一步步走向被告,目光溫和地落在她身上。他拿起筆在紙上一筆一劃地寫下幾個字:“好好學習、生活”。字跡工整有力,卻透著一種長輩般的殷切。
女孩看著這行字,淚水終于無聲滑落,她吸了吸鼻子,用微微顫抖的手指,同樣回應:“謝謝法官叔叔”。
陽光穿過玻璃窗,恰好照亮了那張承載著無聲對話的紙,也照亮了法官眼中那份深切的關懷與女孩臉上初現的一絲光亮。紙與筆的對話,如同悄然綻放的暖春之花,無聲地訴說著超越審判的溫情與救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