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在變與不變中丈量法治溫度

        來源:宜賓司法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7-03 17:49:50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五年來,全市司法行政系統持續發力,通過“監督管理與教育幫扶相結合”的深耕細作,越來越多的社區矯正對象重拾生活信心,完成了從“迷途者”到“知返人”的蛻變。在該法施行五周年之際,市局組織了“我的社區矯正故事”征文活動,活動共收到征文123篇,經過專家嚴格評審,評選出20篇優秀作品。

        為共同見證在法與情的交融中,社區矯正如何書寫出新時代“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動人篇章,成為照亮更多人的精神燈塔,成為更多社區矯正一線工作者的樣板和榜樣力量。我們推出“我的社區矯正故事”優秀作品系列連載,讓這些承載著生命重量的故事走出檔案柜,讓公眾看見社區矯正背后的法治力量和人文溫度。

        長寧縣社區矯正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路瑤

        每天清晨,當“智慧矯正中心”的大屏幕亮起,流動的數據勾勒出法治的脈絡,我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地掠過窗外——那里有一株新栽的喬木,它的枝干被支架穩穩地牽引著,向著陽光努力生長。這幅景象,總讓我想起八年前初到司法所的日子。那時,看著“社區矯正”四個大字,我心中滿是疑問:社區矯正到底是什么?

        從“司法所”到“執法大隊”,變的是格局,不變的是“校準”的初心

        2017年,我在龍頭司法所。那是個“小天地”。我們用手寫記錄每一次談心,用腳步丈量每一個活動邊界,用“婆婆嘴”化解家庭矛盾。那時的社區矯正,真像個“補鍋匠”——哪里漏了補哪里。記得有一次,社區矯正對象老李被拖欠了工錢,情緒激動,眼看就要出事。我和同事連夜找到包工頭,擺事實講法律,磨破了嘴皮子,終于在凌晨三點幫老李討回了血汗錢。還有一次,社區矯正對象小張突發急病,家人不在身邊,我們二話不說,開車送他去醫院,掛號、繳費、陪護,直到他家人趕來。那時候我就明白,社區矯正不是冷冰冰地“盯著”犯過錯的人,而是陪著人變好。

        而2025年的今天,我來到社區矯正執法大隊。這是“大格局”!智慧矯正中心的屏幕上,200多個對象的數據信息實時跳動,大數據精準分析著他們的行為軌跡和心理波動。我們與法院、檢察院、民政等部門緊密聯動,教育幫扶、就業支持、心理疏導,環環相扣,形成閉環?,F在的社區矯正,更像一位“園藝師”,用科技的“剪刀”精準修剪歪枝,用社會的“養分”精心培育新生。

        八年變遷,從“單兵作戰”到“系統治理”,是格局之變;但“把迷失的人校準回正途”的初心,從未改變!就像我們佩戴的社區矯正徽章,時間會讓它從锃亮變得溫潤,但“司法”的光芒,始終閃耀!

        從“管得住”到“矯得好”,變的是方式,不變的是“渡人”的信仰

        image.png

        曾經,我也以為社區矯正的核心就是“管”——管行蹤、管行為、管思想。直到社區矯正對象陳某解矯那天,他說:“你們總說‘矯正’,其實,是教我重新認識自己??!”這句話,像一束光,瞬間照亮了我:社區矯正不是冰冷的監管,而是溫暖的“渡人”。

        今年,我們組織“寫一封家書”活動。200多封信,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藏著最樸素的懺悔與滾燙的希望。其中有父親寫給他剛上小學的女兒:“親愛的女兒,爸爸會一直在你身邊陪你長大,永遠愛你”,有兒子寫給父母:“原諒兒子曾經的荒唐,現在每月我都會去公益勞動,就像你們從小教我的踏實做人”“以前總覺得賺錢最重要,現在才懂,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這些信件,像一面面鏡子,映照出社區矯正的終極目標——不是改變一個人的身份標簽,而是喚醒一個人內心的力量!

        八年探索,從“剛性約束”到“柔性矯治”,是方式之變;但“相信人皆可塑”的信仰,從未動搖!

        從“特殊人群”到“社會細胞”,變的是視角,不變的是“共治”的擔當

        剛工作時,難免會把社區矯正對象視為“特殊人群”。但深入接觸后,我看到了他們作為父親、女兒、社區一份子的真實身份,看到了他們背后家庭的期盼與淚水。去年冬天,社區矯正對象周某矯正期滿。她一直在外地務工的父親,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風塵仆仆地陪她來辦理解矯手續。走出大門那一刻,這位沉默的父親突然紅了眼眶,哽咽著說:“閨女,走,回家!今年過年,咱家終于可以好好團聚了……”那一刻,我心頭一震:我們矯正的是“一個人”,托起的卻是“一個家”!

        image.png

        如今,我們大力推動“社區矯正+社會治理”融合。解矯對象老吳,現在成了社區義務普法宣傳員,用自己的經歷警示他人;曾經叛逆的小趙,加入了“新生志愿服務隊”,在社區環境整治中干得熱火朝天……當曾經的“問題對象”轉身成為“社區榜樣”,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個體重生的光芒,更是社會治理升級的希望——每一個被“校準”的生命,都在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八年成長,從“個案管理”到“社會共治”,是視角之變;但“社區矯正工作者既是執法者,更是社會和諧建設者”的擔當,從未卸下!

        回到最初那個問題:“矯”字何解?

        “矢”——是法律的剛性,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喬”——是人性的柔性,是向上生長的希望!

        “矯”——就是剛柔并濟的藝術,是用法治的“矢”,校準歧路之“喬”。合起來,便是“以法為矢,校準人生的生長軌跡”!

        所以,什么是社區矯正?它既是法律的剛性標尺,丈量著公平正義的尺度;亦是文明的柔性刻度,承載著人文關懷的溫度。它在矯正對象的傷痕與希望之間,在迷失與回歸的軌跡之上,精準地丈量著——法治中國最溫暖的尺度!這,就是我們八年如一日的答案!



        責任編輯:孟桂壯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德清县| 济宁市| 扎囊县| 聂拉木县| 临洮县| 张家口市| 孟州市| 长寿区| 汽车| 望都县| 响水县| 同江市| 安泽县| 栖霞市| 瑞昌市| 安阳市| 资兴市| 同江市| 北辰区| 搜索| 巫溪县| 建昌县| 临潭县| 抚州市| 凤山市| 惠安县| 尼玛县| 汝阳县| 玉田县| 若尔盖县| 耒阳市| 姚安县| 杭锦旗| 马龙县| 和硕县| 朔州市| 阳原县| 平山县| 二连浩特市| 宜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