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關于轉發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評獎辦公室《關于開展四川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的通知》的通知
各會員、理事、常務理事及相關單位:
根據《四川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實施細則》《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章程》及有關規定,現將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評獎辦公室《關于開展四川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的通知》轉發給你們,請積極參加申報并選擇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作為初評單位,相關資料可以在四川法制網(www.cszwjc.com)文件通知欄目和微信公眾號(川法制網)下載。
聯系電話:028-86601993、86601352
聯 系 人:唐老師(13882164221)
地 址:成都市錦江區永興巷15號省政府綜合樓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辦公室
特此通知
附件:關于開展四川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的通知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2022年10月10日
附件:
關于開展四川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
優秀成果評獎的通知
各市(州)社科聯、高校社科聯、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
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決策部署,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評獎委員會決定于2022年開展四川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工作。現將本次評獎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獎范圍
以下成果可參加本次社科評獎: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我省作者公開發表的社會科學研究論文、研究報告;正式出版(以第一次版、印時間為準)的專著(含個人的專題論文集)、譯著、古籍整理、工具書、科普讀物;經省級及其以上新聞出版部門批準的刊型內部資料(準印證第01、02號)上發表的論文、研究報告;未曾公開發表但被省、部級及其以上黨政機關采用、推廣,或被省、部級及其以上領導采納,或直接吸收進省、部級及其以上重要文件并出具證明的研究報告(以證明出具時間為準);已結題的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省社科規劃項目以及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以結項證書時間為準)。
二、獎項設置
本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設榮譽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一、二、三等獎限額為400項,其中,一等獎不超過30項,二等獎120項左右,三等獎250項左右。榮譽獎根據實際情況產生。
三、申報辦法
本次評獎采用網上申報方式。申報人按照《四川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實施細則》(以下簡稱《評獎實施細則》,見四川省社科評獎管理系統首頁“通知公告”)第六章申報辦法的具體規定,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某一市(州)社科聯、高校社科聯或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作為初評單位進行申報,不得多渠道申報。選擇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作為初評單位請務必提前聯系初評單位人員確定。省評獎辦不受理個人申報。
具體申報程序如下:
(一)網上申報
1.申報人進入“四川省社科評獎管理系統”(四川省社科聯官網首頁右側點擊進入),在系統首頁“通知公告”查看“申報人使用手冊和常見問題解答”,仔細閱讀后按照提示進行實名注冊、登錄和申報,已注冊用戶直接登錄。忘記賬號密碼見常見問題解答或聯系400-800-1636。
2.下載《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申報評審表》(以下簡稱《申報評審表》),按照《申報評審表》“填寫步驟”提示點擊填寫,填寫完成后務必點擊“檢查填報內容并保護文檔”,在“四川省社科評獎管理系統”上傳并打印。請認真閱讀填表說明和提示。
3.掃描上傳佐證材料。所有申報成果必須上傳以下材料之一,作為申報資格的佐證:(1)公開發表的(含刊型內部資料上發表)上傳該成果的刊物目錄頁;(2)公開出版的上傳出版物封面及出版信息扉頁;(3)未曾公開發表或出版的上傳省、部級及其以上采用證明,或項目結項證書。與成果有直接關聯的文章、書評及其他社會影響材料等,請全部掃描到一個文件(含佐證材料目錄)后上傳。
(二)報送初評材料
申報人向選擇的初評單位報送:①申報成果暫交一式三份,至少有2份原件,其余可復印;②經系統打印的《申報評審表》,暫交一式三份,需本人簽章;③已上傳系統的佐證材料打印裝訂成冊,提交1份。
(三)初評通過后報送材料
初評通過的成果,由初評單位通知申報人按《各學科推薦成果報送材料表》(見附件)要求報送申報成果及材料。
四、申報注意事項
1.認真閱讀、正確理解《評獎實施細則》,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申報。申報人務必根據自身情況,按照有關規定選擇初評單位,不符合規定的申報初評單位可以拒絕受理。省評獎辦不受理個人申報。
2.《評獎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不屬參評范圍的成果不予受理。內容涉及國家秘密的成果不能申報。
3.參評成果的學科分類
申報人務必根據成果的實際內容慎重選擇學科分類,交叉學科按就近原則填寫,申報截止后學科分類不得調整。翻譯類、科普讀物以及確無法歸屬某一學科的成果,可選擇“綜合類”作為所屬學科,其他成果均不得選擇“綜合類”。學科評審組專家是按照學科組構成學科在省社科評獎專家庫遴選,如因學科分類問題,學科評審組不予評審或推薦,后果申報人自負。
4.個人申報限額問題
本次評獎不管是作為申報人還是參與人,每個人最多申報或參與2項個人成果。其中,個人獨立完成成果限報1項,第2項只能是合作完成成果。個人申報或參與達到2項,系統自動鎖定,第三次出現該人的申報評審表系統拒絕上傳。有多項成果申報或參與申報的,請慎重選擇,申報人務必向參與人本人告知此情況,征得參與人本人同意后再行申報。
5.負責人與參與人
負責人:必須是論文的第一作者;系列論文參與完成二分之一以上,且部分論文是第一作者;專著的主編或著者;研究報告的第一完成人;課題結項證書上的負責人。
參與人:必須是論文或系列論文的署名作者;專著封面的主編或著者,執筆人,前言后記明確參與寫作的人員;研究報告的署名作者;課題結項證書上的參與人。
多人合作成果,若以個人或部分成員申報,須出具其他成員簽字的同意證明,否則不予受理。
6.集體成果
集體成果不出現任何個人署名。以集體或單位名義申報的成果,須在《申報評審表》填寫集體申報說明,以集體名義申報如課題組須由課題組負責人簽字,以單位名義申報須經單位領導人簽字并加蓋公章。集體成果一經申報不予變動,獲獎后省評獎辦不提供任何個人獲獎證明。
7.《申報評審表》的所有內容請申報人如實填寫,申報截止后不能作任何修改,紙質《申報評審表》必須與網上提交的《申報評審表》內容完全一致,內容不一致的參評成果不予受理。申報人務必在《申報評審表》“申報人的承諾”處簽章。
8.請及時申報并按通知要求報送紙質材料到初評單位,未按時報送材料視為自動放棄參評。申報期間均可在系統提交申報或修改重傳,申報截止系統自動關閉,拒絕任何申報或修改。
請申報人盡量提前提交,以免在最后截止時間因網絡或技術問題導致提交不成功,不能參評。
9.凡申報參評的成果及材料,不論獲獎與否,都不退還本人。
五、初評單位管理要求
本次評獎采取初評單位在線管理。各市(州)社科聯、高校社科聯、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作為本次社科評獎的初評單位,要切實履行好成果的在線受理申報、在線審核、在線管理的職責,嚴格按照《評獎實施細則》相關規定組織初評工作,并按要求報送初評材料。初評通過的申報成果及《申報評審表》份數必須按照《各學科推薦成果報送材料表》要求報送到省評獎辦。
各初評單位要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加強對申報成果的審核工作,嚴格把關,認真做好在線審核和紙質材料審核工作。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審核不予通過:
1.不符合《評獎實施細則》規定的申報成果,如不在要求時限內的成果或不屬申報參評范圍的成果等;
2.不屬于本初評單位審核范圍的申報成果;
3.不按本通知要求提交紙質材料的申報成果。
六、時間要求
(一)申報時間:10月24日——11月6日。省評獎辦10月24日09:00開通網上申報系統,接受申報;11月6日17:00申報截止,網上申報系統自動關閉,一律不再受理申報和修改。11月8日前報送紙質材料到初評單位。
系統開放前,申報人可下載《申報評審表》(見系統首頁“通知公告”)先行填寫,系統開放后按要求上傳即可。
(二)初評單位網上審核時間:11月7日——11月8日各初評單位開展集中審核。
(三)初評單位開展初評的時間及報送材料目錄:
1.初評前,于11月13日前在系統填報并提交《關于開展初評工作的報告》。逾期不提交視為自動放棄本次評獎初評資格。
2.初評:于11月19日——12月18日完成初評工作,《關于開展初評工作的報告》經省評獎辦網上審核同意后即可按計劃開展。
3.初評后提交:①《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初評單位推薦匯總表》(系統自動生成)紙質一份,首頁左上角加蓋單位公章;②《關于開展初評工作的報告》(系統自動生成)紙質一份(加蓋單位公章);③申報成果,份數參照《各學科推薦成果報送材料表》,至少有2份原件;④《申報評審表》,紙質份數參照《各學科推薦成果報送材料表》,至少有1份原件(加蓋初評單位鮮章);⑤佐證材料打印裝訂成冊提交1份。以上材料務必于12月21日前送達省評獎辦。
如有不明之事,申報人請與各初評單位聯系(聯系方式見系統首頁),初評單位與省評獎辦聯系。申報中遇到技術問題請按“申報人使用手冊和常見問題解答”提示操作,不能解決的請聯系技術支持電話400-800-1636。
請隨時關注省社科評獎管理系統,省評獎辦將及時發布評獎有關信息。
附件:各學科推薦成果報送材料表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評獎辦公室
2022年10月9日
附件
各學科推薦成果報送材料表
學科 | 初評后報送材料份數 | |
申報成果(份) (論文類成果至少2份原件,其余可復印) | 申報評審表(份) | |
馬列·科社 | 11 | 11 |
黨建 | 11 | 11 |
黨史 | 11 | 11 |
政治學 | 11 | 11 |
國際問題研究 | 11 | 11 |
哲學 | 7 | 7 |
宗教學 | 7 | 7 |
理論經濟 | 11 | 11 |
應用經濟 | 11 | 11 |
統計學 | 11 | 11 |
管理學 | 11 | 11 |
法學 | 7 | 7 |
社會學 | 7 | 7 |
人口學 | 7 | 7 |
民族學 | 7 | 7 |
中國歷史 | 9 | 9 |
世界歷史 | 9 | 9 |
考古學 | 9 | 9 |
中國文學 | 11 | 11 |
外國文學 | 11 | 11 |
語言學 | 11 | 11 |
體育學 | 11 | 11 |
教育學 | 11 | 11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 | 7 |
宣傳文化類 | 7 | 7 |
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 | 5 | 5 |
志書類 | 5 | 5 |
藝術學 | 9 | 9 |
綜合 | 9 | 9 |
注:各初評單位應視推薦成果學科分類,對照上表報送材料份數。
文件下載:
關于轉發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評獎辦公室《關于開展四川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的通知》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