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國家對醫養健康產業的重視,體現了國家對人民群眾的關愛,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符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老年人對醫療護理的需求與日俱增,如何將“醫+養”結合理念貫穿于日漸凸出的養老服務需求之中,實現醫療和養老合二為一,一舉解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問題,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問題。近年來,雅安市雨城區人大常委會圍繞建設川西區域醫養健康服務中心這一目標,加大監督力度,采取多種方式推動雨城區醫養結合實現跨越式發展,打造出了雨城醫養結合新路徑。
第一批入住醫養中心的老年人在辦理入住手續
深入調研初探路
為全面了解雨城區老年人養老和醫療工作現狀,2017年,雨城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醫養專題調研。調研組深入多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了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硬件建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為社區居民開展上門服務等情況,為客觀分析雨城區醫養結合工作具體情況打下了基礎;組織召開由區衛計、民政等職能部門及部分街道、區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相關單位參加的座談會,聽取相關職能部門關于醫養結合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養老和醫療都是老年人迫切需要的服務,但在當時兩者都難滿足需求。針對當時養老工作服務覆蓋范圍有限,資金投入單一,服務項目受到制約,醫養融合不到位的問題,調研組指出,醫養結合是醫養健康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醫養結合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區域內的民生需求,也能有效助推醫養健康產業的發展。建議政府積極引導支持醫養結合,制定落實政策,完善醫養保障機制。
組織視察明方向
2018年雨城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各個界別的人大代表對雨城區醫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視察。視察組先后深入雨城區華興街社區康復中心、中里田園花海、上里敬老院、萬森康養莊園等地,通過現場檢查、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區醫養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要充分打好雅安市被省委、省政府定位康養試點市這張“牌”,認真專研政策,改變觀念,在開發中發展、在保護中利用,在挖掘中建設醫養產業;要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采取合資、合作、公建民營等多種形式創辦各類醫養機構,以龍頭企業來帶動和推動康養機構的健康發展;要加強對公辦、公辦民營和民建等各類康養機構的規范管理,逐步設立分類齊全、系統完善的醫養管理機制,滿足老年人在養老和醫療方面的不同需求,提高服務層次和水平。
聽取審議促提升
2019年,區委提出了建設川西區域醫養健康服務中心的目標,區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區委中心工作,于8月聽取和審議雨城區醫養服務能力建設情況專項工作。針對當前雨城區醫養結合工作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基礎設施薄弱、人才隊伍缺乏、醫養服務總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等方面問題。會議提出了如下意見:一是不斷提高認識,完善醫養服務體系。健全由政府牽頭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綜合性、一體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在人、才、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醫養服務能力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注重人才保障,提高醫養服務能力。加強醫養服務能力人才隊伍建設,合理編制崗位和配置好人員;建立激勵性的管理體制,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主動參與到醫養服務工作當中。支持發展為醫養結合服務的志愿服務組織,建立志愿者服務激勵機制,形成全社會尊老愛老的良好氛圍。三是探索服務模式,提升醫養融合水平。全面整合政府相關部門、醫院社區、養老機構、志愿服務、第三方機構等多方資源,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推進醫療資源轉型,逐步將富余的醫療資源轉型為“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機構。積極探索整合鄉鎮敬老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源,引入社區組織參與醫養服務,建立和完善醫養結合的行業標準和服務規范。
收拾妥當的老年人在房間看起了電視
近年來,雨城區人大常委會致力于建議政府引導支持醫養產業發展,調研、視察、聽取和審議提出的意見建議均被區委采納運用,雨城區醫養融合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目前,雨城區先行試點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醫療養老的有機結合,依托華興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技術優勢,打造“雨城區華興街社區醫養中心”,走出了一條“以醫助養,以養帶醫”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傾力打造的“川西醫養中心東區”是雨城區醫療中心,已在9月底進行了投運啟動儀式,為國慶華誕獻禮,并將于2019年11月8日正式接納老年人入住,竭誠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醫養服務。(劉曉玲 劉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