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雨城區晏場鎮三江村:鄉風文明助脫貧 農旅融合促增收

        來源:雨城區宣傳部 作者:江文 王鶴飛 郭永泰 發布時間:2020-07-28 09:38:15

        從雨城區市區出發向南,經過50多公里山路,便來到雨城區最邊遠的鄉村之一——雨城區晏場鎮三江村,也是一個省定貧困村。

        站在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彩虹橋”,白色的橋身,彩色的圍欄,清新又亮眼。橋邊房屋的墻面上,一個女孩正在傾倒彩色的顏料,仿佛這“彩虹橋”就是她的杰作,這一聯想,便覺妙趣橫生。

        三江村文化墻、“彩虹橋”.jpg

        重塑鄉風文明   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三江村總面積11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共373戶,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5戶。沿著村里的主路,兩旁或是民居,或是茶地,但無論是道路還是民居庭院,到處都干干凈凈的。

        微信圖片_20200727145748.png

        然而,以前的三江村并不是這樣的。

        “由于地處山區、交通不便,村民與外界聯系很少,閉塞的交通帶來的是固守、散漫的思想。”三江村臨時黨總支書記劉大全說,“以前村民有一種不好的風氣,那就是思想散漫,缺乏干勁,尤其是一些村民經常打麻將,家里也不收拾,垃圾隨手扔,衛生意識很差。”

        被確定為貧困村后,晏場鎮黨委政府、幫扶單位雨城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市文旅集團及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結合三江村實際情況,決定首先從思想文化方面入手,開展扶貧工作。

        三江村文化墻.jpg

        “想脫貧,首先要轉變思想,要為百姓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動,把他們從麻將桌上拉下來,才可能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劉大全說。

        于是,三江村積極推進村級固定放映點、數字農家書屋、電視戶戶通、廣播村村響、文化院壩等建設,通過組織文藝演出、壩壩舞、圖書閱讀、電影放映等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豐富百姓生活,并將尊老愛幼、艱苦奮斗、熱愛生活、保護環境等優秀的精神文化融入到活動中,逐漸轉變著村民們原本散漫、消極的生活態度,重塑積極、文明鄉風。同時,為村上公共道路設置保潔員作為公益性崗位,提供給勤勞負責的貧困戶,共同打造整潔的鄉村環境。

        三江村文明超市.jpg

        此外,村上還開設“文明超市”,把環境衛生、孝老愛親、鄰里關系作為評判標準,一個月評比一次,根據名次獎勵不同的文明幣,積攢一定文明幣就可以在文明超市中兌換米面糧油等生活物資。

        三江村群眾文化活動.png

        今年57歲村民馮體蓮,以前最主要的娛樂活動就是打麻將,現在卻是村上舞蹈隊的一名積極分子,經常跟隨隊伍到鎮上或其他村上開展文藝演出,她說:“這幾年村上變化大哦,現在大家環境意識增強了,到處都干凈的很,看到都舒服。村上活動也很豐富,特別好,我已經好些年沒打過麻將了,沒事大家就跳跳舞、打打腰鼓,生活更安逸了,還鍛煉身體。”

        立足資源優勢   推進農旅融合發展

        思想先行,行動也要跟進。

        三江村地處偏遠,但自然環境優美,村里一處碧螺谷更是深山藏幽。據了解,碧螺谷夏季平均氣溫300米之內達到相差3度的效果,是納涼避暑、自然野趣、親子研學的好去處。

        為了讓百姓真正富起來,三江村立足碧螺谷這一天然資源優勢,不斷進行原生態景點的策劃、包裝、打造和提升,積極做好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通村、通組、通戶道路硬化建設完整。同時,三江村努力爭取幫扶單位區文體旅局支持,量身打造農旅融合方案,鼓勵村民發展鄉村農家樂、庭院經濟等,主動融入到鄉村旅游建設中來。

        農家樂住宿.jpg

        目前,三江村農旅融合的雛形已逐漸顯現。交通等基礎實施已基本完善,通過農家樂行業協會打造了森林星級農家樂,建設鄉村酒店和特色鄉村旅游經營點,隨著暑期的到來,雅安市區、成都、重慶等地的游客便會前往碧螺谷避暑納涼。

        在碧螺谷入口,有一家三江村“規格最高”的農家樂——碧螺印象,主要接待來碧螺谷寫生、藝術培訓的學生或游客,一次性接待量可達200人,如果是旺季,還能將客流量分流給周圍其他農家樂、民宿。負責人羅小蓉告訴記者,“家中幺弟從事字畫裝裱,接觸的人多,有客源,便想借著村上開發碧螺谷資源、打造農旅融合的契機辦一家農家樂,吸引更多人來耍,自己發展的同時,帶動周邊鄉親們一起發展,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農家樂——碧螺印象.jpg

        據了解,三江村目前已開設農家樂3家、民宿2家,并圍繞鄉村旅游不斷鼓勵群眾發展家庭種、養殖業,積極配套發展旅游產品,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并爭取以點帶面、以少帶多,逐步讓更多村民享受旅游紅利。2019年,三江村游客量達到6000余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余萬,并成功創建“省級文化旅游扶貧示范村”。

        小伙伴們相約在碧螺谷戲水.jpg

        對于未來發展,三江村第一書記余文婕表示,將結合三江村實際,一方面是繼續深入挖掘碧螺谷的文化旅游資源,加強硬件、軟件方面的建設,另外一方面就是組織有發展意愿的貧困戶、村民外出考察,學習先進的民宿經營管理理念,讓更多的貧困戶、村民融入到旅游產業鏈當中,吃上“旅游飯”,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通過文旅融合,助推三江村各方面更好地發展。(江文 王鶴飛  郭永泰) 

        責任編輯:李尤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九龙县| 普兰店市| 石门县| 南部县| 七台河市| 江孜县| 乌海市| 武威市| 汤原县| 长宁区| 上饶市| 安福县| 英吉沙县| 三明市| 依安县| 宁远县| 旌德县| 陆川县| 大新县| 自治县| 秦安县| 和平县| 鄂尔多斯市| 永康市| 汾阳市| 息烽县| 龙游县| 云南省| 集贤县| 田东县| 丹东市| 阳朔县| 晋中市| 东安县| 钦州市| 福泉市| 大宁县| 常州市| 九江县| 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