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食品安全,為了維護健康良好的市場秩序,為了肩上的那份責任和擔當,他在母親臨終時都沒有趕到病床前見上最后一面。
“我的爸爸是一名平凡的市場監管人員,當疫情來臨時,他們是一群逆行者,為了保障供給,打擊造假,哄抬物價,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安全,他毅然奔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做著最不平凡的工作,在雅安的藥店、超市、農貿市場都可以看見他忙碌的身影。"這是四川省雅安市雅外實小五年級小學生付梓璇的一篇作文。小小短文,情真意切,字里行間流露出她對爸爸的心疼和敬佩,對抗擊在疫情一線的奉獻者們的理解和關切。小小年紀能有如此博大的胸襟和情懷,與她有一位值得崇敬和稱贊的“榜樣”爸爸是分不開的。
付梓璇筆下的“爸爸”叫付涌,是一名工作在最基層的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正如他的女兒描寫的那樣,自從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就沒日沒夜地奮戰在抗疫一線。
為了營造一個穩定有序的市場秩序,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帶領所在的雨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姚橋監督管理所迅速反應,將人員分成4個巡查組,對轄區43家藥店進行了無縫巡查,每家發出《價格自律的提醒告誡函》,嚴令要求商家禁止囤積居奇,哄抬物價,銷售假冒偽劣藥品和醫療器械,提醒告誡相關經營單位加強價格自律,落實明碼標價,履行社會責任,對巡查中發現的案件線索從嚴從快從重辦理。同時,嚴厲打擊野生動物交易行為,堅決關閉轄區活禽宰殺店,提高對轄區農貿市場、大型超市、餐飲店的巡查頻率,監督相關場所對進入人員的體溫檢測,對公共區域的消殺、消毒。向茶樓等娛樂場所發放《關于暫停茶樓等人員聚集場所營業的通告》,杜絕各類群體聚會。截止目前,他們共檢查轄區農貿市場100多次,大型超市31次,藥店380余次,餐飲、食品店160余家,關停茶樓、茶館等娛樂場所36家。
炎疫情發生后,口罩、醫用酒精等商品的需求直線上升。姚橋監管所充分發揮監督管理職能,對疫情期間重點商品加強了價格動態監控,提高監督檢查頻率,及時查處了一批違法經營行為,維護了市場良好秩序,提高廣大經營者自覺遵守法的法治意識。另外,通過書記市長信箱、12345政府服務熱線、12315平臺、網絡問政等渠道受理的群眾投訴、舉報共35件,在接到群眾投訴后第一時間開展調查,通過電話、音頻視頻等方式組織當事雙方調解,及時化解疫情期間矛盾糾紛。
“這些天來,我們所有人員連續高強度的工作,白天市場巡查、查案、受理消費投訴……,晚上會同社區、派出所、城管勸導餐飲店、家庭打麻將,檢查摸排酒店、旅館外來人員的情況,每天都要到深夜才能回家。”付涌的雙眼布滿了血絲,低沉著聲音對記者說。
其實,這已經不是付涌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戰役”了。今年已經48歲的他,是一名老黨員,1995年從部隊退伍后,就工作在最基層的工商所。他親身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的蘆山地震,在這些災難來臨時,他和今天一樣戰斗在第一線,所以也積累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和市場秩序監管經驗。他帶領的工商所、監管所多次被授予“人民滿意工商所”稱號。
這次疫情的發生,正值合家團聚的春節期間,付涌沒有在家陪伴過妻子、女兒一天。哪怕是在女兒生病需要他照顧和安慰時,他也沒有耽誤哪怕是半天的時間。盡管這樣,有時候他自己拖著極度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還得需要妻子和女兒的照顧。這才有了開頭他的女兒作文中的那個“不忍心叫醒他,寧愿讓他多睡一會兒”的爸爸。
付涌在女兒心目中的偉大形象,還來自于他對工作迎難而上、一以貫之的作風,以及那份勇挑重擔的責任和擔當。
六年前,為了順應機改的需要,付涌毅然從擔任了5年的工商所所長崗位調入雨城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并肩負起河北片區監督管理所所長職責。一到新崗位,他就迅速轉變工作角色,滿腔熱血的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剛到一個新崗位,面對事多人少的局面,如何維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擺在付涌和另外四個同事面前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尤為棘手的問題。隨著食品經營戶的日趨增長和消費者日漸成熟的趨勢,對食品安全監管手段多樣化和服務內容精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付涌帶領全所人員從監管實際出發,合理調配監管力量,科學實施監管手段,明確日常監管重心,積極把握片區市場監管規律,突出景區、園區、汽車中心監管特色,按照食藥總局的工作要求,認真治理舌尖上的食品安全。
付涌知道干好工作光靠飽滿的熱情還遠遠不夠,他首先理清工作職責,積極向領導匯報工作思路,主動向老同志請教工作經驗,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帶領全所人員在第一個月就巡查完轄區內的各個鄉鎮,摸清了生產、消費、流通環節的食品經營戶底數,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食品經營戶檔案,列出了各個領域和行業的工作重點,為下一步的監管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食品安全問題“頂天立地”,攸關全局。我國雖然明確了食品安全管理職能部門,理順了管理關系,但各類安全事件仍層出不窮,各種有意或無意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依然常見。有著多年工商管理工作經驗的付涌,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明確了河北片區監督管理所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宗旨:案件不分大小,工作刻不容緩,查清真實情況,維護消費者權益。正是這一服務宗旨和一件件的維權小案,鑄就了老百姓心中對國家食品安全監管的信心和放心。
在新崗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付涌為盡快的勝任新的工作,盡快的肩負起維護河北片區食品安全的擔子,在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眾所周知,基層監管工作事情多,任務重,為了把工作做好,他犧牲了很多本該陪在家人身邊的時間。2014年5月13日,對付涌來說是個終生難忘的日子。此前,付涌的母親已病危入院,隨時都有病逝的可能。本該陪在母親身邊,好好照顧老人家幾天,但在他內心深處,始終惦記著難以割舍的職責和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為了不影響工作,付涌仍堅持帶隊巡查。巡查中突然接到父親電話,叫他立即趕往醫院。但當他趕到病房時,母親已經永遠的離開了他。
沒能見到母親最后一面,這將是付涌一輩子的遺憾。他的母親患肺癌一年多,老人家最后的時光是多么需要兒子陪伴在身邊啊!然而付涌,作為一名人民的公務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時刻以工作為先,只能在工作之余抽空陪伴老人家。身上有一名合格公務員的擔子,一位孝順兒子的擔子,一位有責任父親的擔子,這些重擔他都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只為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監管只有逗號,沒有句號。作為食品監管戰線上的一名老兵,付涌在深感責任和壓力的同時,也深感到一份神圣的使命和驕傲。他說,疫情當前,自己定當與全民戰“疫”共進退。待到疫情退去,春暖花開時,再抽出時間好好陪陪家人,帶著女兒去市郊的河堤畔放風箏。
附:付梓璇寫給爸爸付涌書信全文
“我的爸爸是一名平凡的市場監管人員,當疫情來臨時,他們是一群逆行者,為了保障供給,打擊造假,哄抬物價,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安全,他毅然奔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做著最不平凡的工作,在雅安的藥店、超市、農貿市場都可以看見他忙碌的身影。
夜幕降臨,爸爸才披著月色,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眼里充滿了血絲,眼圈黑黑的,雙腿像灌了鉛一樣,邁著緩慢的、沉重的步伐來到客廳。他坐在沙發上休息,我端著一杯水走了過去,發現爸爸已經睡著了,我心想:爸爸真辛苦啊!我的眼眶濕潤了,我不忍心叫醒他。我寧愿讓他多睡一會兒。
第二天吃午飯時,爸爸剛拿起碗筷,一聲急促的電話響了,他接通了電話,稍后穿上衣服就準備出門了。我連忙問到:“爸爸,你不能吃了飯才出門呢?”爸爸說:“接到了一個售賣假口罩的投訴電話,馬上要去處理,因為假口罩關系到人們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在祖國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著像爸爸一樣默默無聞的市場監管人員,他們沒有那么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他們只是堅守在普通崗位上的平凡工作者,他們的戰場人員密集,人口流量大,除了口罩他們沒有別的防護。
他們也有親人牽掛,為了疫情,他們義無反顧。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人有責!等到春暖花開時,中華大地必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中國加油,武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