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雨城區農業農村局聚力“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黨員干部踐行初心使命,貼心為民辦事,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
聚焦“鄉村美” 為民解難事
做實環境整治靚鄉村。在13個鎮街93個行政村開展“五清”行動;行政村全覆蓋推廣垃圾清理“高崗村模式”;啟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深入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1.87%。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277噸,清理戶廁36005戶次,清理公廁681座次,清理水塘(井)、河溝、污(臭)水溝339次,清理畜禽糞污2814處,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36.789噸。
做精綠色發展提品質。印發《雨城區2021年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方案》,指導開展秸稈肥料化、基料化利用,全區秸稈利用率達91.5%以上。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集成推廣“茶(果、蔬)-沼-畜”“有機肥+配方肥”“有機肥+機械深施”等技術模式;開展茶園“雙減”試驗,在草壩鎮、碧峰峽鎮開展以蟲治蟲天敵防治試驗。指導各鎮(街道)、農藥經營門店分別建立農藥、農膜等農業固體廢棄物回收點169個和160個。舉辦《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等宣傳培訓會10余次,印制宣傳環保袋5500個,宣傳掛圖5000份。
做牢問題整改奠基礎。圍繞農業面源污染的突出問題,區農業農村局成立培訓小分隊,深入各鎮街全覆蓋開展技術指導、宣傳培訓。同時,區農業農村局組建畜禽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專班,下設三個小組分片區定期對群眾反映的涉農污染等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檢查,竭力防止反彈。截至目前,檢查養殖場200余個次。
聚焦“強科技” 為民辦實事
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業務工作緊密聯系,增強科技興產富農的能力。圍繞春耕生產、春茶采摘、生豬保供、特色產業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領域開展宣傳培訓與咨詢指導服務,切實幫助廣大農民群眾解決農業生產中的技術問題。截至目前,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宣傳培訓200場次,培訓1.2萬余人,發放各類技術、政策資料3萬余份。
夯實壯大農業經營主體。今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家庭農場3家,新培育市級示范社2個。截至目前,共創建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24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個)、 省級示范家庭農場9個。實施完成2020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支持示范合作社建設項目11個,財政補助資金155萬元;支持家庭農場建設項目7個,財政補助資金80萬元;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項目3個,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
實施“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印發《雅安市雨城區草地貪夜蛾防控方案》《關于加強雨城區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治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紅火蟻監測防控工作的通知》,加強對主要農作物田間病蟲害的預測調查和和預警監測,發布《植物病蟲情報》2期。加強種苗檢疫監管水平,共開展水稻玉米產地檢疫9次,完成調運檢疫5次。全區完成糧食擴面793畝,新建蔬菜基地500畝、食用菌65畝。
聚焦“惠民生” 為民辦好事
深化改革煥活力。壯大集體經濟發展,配合啟動中省財政資金扶持開展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11個。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93個村級建制調整新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設立實現全覆蓋,并取得集體經濟組織賦碼登記證書。盤活村集體資產,區“兩改”后共有閑置資產104宗,已盤活閑置資產41宗。實施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擔保貸款業務,累計為21家企業(個人)發放貸款2835萬元。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65畝,土地流轉規模達到6.89萬畝,土地流轉率達到34%。
護航生產保安全。完成農產品農藥殘留快檢1940個,配合上級抽檢56個,檢測合格率達99%以上。落實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全區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護航春耕生產,檢查農資經營門店131個次,發放責令整改書5份,立案調查種子經營未備案2起。全面啟動“十年禁捕”工作,勸離垂釣人員200余人次,立案涉漁案件3起,組織3次生態修復活動,放流魚苗2500余尾,被市農業農村局評為規范化行政執法先進單位和行政執法成效顯著先進單位,省農業農村廳評為全省存量變型拖拉機管理工作突出單位。
惠農強農出實招。受理農機購置補貼申請59份,補貼機具數量69臺,中央資金補貼總額21.051萬元;受理農機報廢補貼1份,補貼資金0.7萬元。落實中央財政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758.1萬元。發放2020年度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地理標志獎補資金90.5萬元。辦結群眾信訪件7件、妥善排查化解涉農矛盾糾紛2起。
(雨城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