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小、散、弱個體企業,變“孤掌難鳴”為“抱團取暖”;成立竹材采伐公司,解決農戶投入大、收入低,不愿采伐問題;搭建與外地制漿企業購銷平臺,助推竹材銷售……近日,雨城區林業局召集轄區28家竹經營加工企業負責人參加座談會,就竹材銷售難等問題,聽取、征求企業意見和建議后,采取一系列舉措,著力解決制約竹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為竹農解憂、增收。
竹資源雖然富集
但制約因素多增收難
如今,雨城區經過長期發展,擁有竹林面積40萬畝,是全市乃至全省的竹資源富集區。但因區域內竹加工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沒有相應的龍頭精深加工企業帶動資源消耗,加上竹農砍伐投入大,銷售價格偏低,大部分竹農不愿意采伐,一度呈現出“大資源、小產業”的現狀,成為制約雨城區竹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竹子多、收入少。
圍繞解決全區竹材采伐、銷售難的瓶頸問題,雨城區林業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中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主動作為,找短板、添措施、出實招,全力助推竹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讓竹產業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起步先行。
為進一步找準問題癥結,雨城區林業局面對竹材多年滯銷等問題,深入周公山鎮河坎村、望魚鎮順河村、晏場鎮三江村等20多個竹區村組,實地走訪調研,與竹農座談交流,從中發現不少制約瓶頸——如大部分竹加工企業受限于資金、場地、設備,僅能生產竹片、竹簽等初級產品,林竹資源供給能力和消耗能力不成正比;部分竹區道路通行條件較差,竹農上山砍伐人工成本高,扣除砍竹人工費和運輸費后,基本上沒有收入,導致許多竹農甩手不管,守著竹林難增收。
對此,雨城區林業局不等不靠,結合企業實際和業務特點,積極探索如何在沒有龍頭企業帶動下的竹資源消耗方式,指導現有竹加工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找準定位,把解決竹材的“采伐+外銷”作為雨城區在全省竹產業重點培育縣現場推進會后的首個破題之舉。
傾聽企業的聲音
出實招促竹產業發展
要破解難題、走出困境,企業聲音最關鍵。6月16日,雨城區林業局在深入基層調研的基礎上,召集全區13個鎮(街道)和28家竹經營加工企業負責人合智聚力,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在引導發展傳統竹材加工的基礎上,還就竹筍、竹編、竹漿等行業的市場準入、生產用地、原料收購等問題答疑解惑,讓竹經營企業負責人消除發展顧慮,增強發展信心,在推動竹產業穩步發展中達成“政企共識”。
同時,雨城區林業局還圍繞壯大本地竹加工業,強化對“小、散、弱”竹加工企業扶持力度,讓山上的竹子能夠砍得下山、竹片能夠賣得成錢且有錢賺為宗旨,指導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統一經營銷售等方面下功夫,協助搭建起購銷平臺,與樂山福化、沐川永豐等多家外地制漿企業達成竹片收購協議。為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位于雨城區望魚鎮的雅安市魏斌竹制品有限公司,通過整合高家慧竹片加工廠、王開華竹片加工廠、順星竹片加工廠、王元前竹片加工廠、民生林業發展有限公司5家個體企業,組成聯合體,抱團經營,實現竹材統一收購、統一銷售,走上了規范化道路。2021年,該公司竹片銷售量將達6萬噸。
截至目前,雨城區開展共建合作的竹加工個體經營戶、企業達到20家,占總數的71%,竹材銷售從“孤掌難鳴”轉為“抱團取暖”,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面對部分竹區道路通行條件較差,竹農投入成本高,砍竹銷售無錢賺等問題,雨城區林業局正著手成立2至3家竹材采伐公司,總規模200人至300人之間,分片區集中力量解決竹材采伐和原料供應問題,收益與竹農進行分成;并積極與上級林草部門對接,爭取竹區道路建設、竹材采伐銷售補助和獎勵政策,多途徑激發竹農發展竹產業的積極性。
一系列實招舉措,有效解決了竹資源“變現難”的問題,預計2021年,全區竹資源消耗量將達20萬噸,較2020年提高4倍,按現有行情每噸竹片500元計算,僅此一項,收入將超1億元。
(葉茂 彭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