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雨城區干部群眾隆重集會,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回顧奮斗歷程,展望光明前景,激勵昂揚斗志,為建設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凝聚奮進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雨城區委團結帶領全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雅安發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創了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新時代新使命呼喚新擔當新作為,雨城區廣大黨員干部是起而行之的行動者,是攻堅克難的奮斗者,借“勢”發力、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新業績。
往前一點 續寫開拓創新的新篇
從農家樂到“整村運營”,雨城區碧峰峽鎮碧峰村的村民說,他們趕上了“民宿2.0”時代的頭號快車。這輛快車從脫貧攻堅中駛來,正朝著鄉村振興快速前進。
懂得鄉村,才能振興鄉村。最熟悉鄉村的村民與專業運營團隊組成的“新村民”參與到鄉村改造工作中。他們首先對村民金文生的民宿進行了改造。金文生承擔部分建設成本,享有租金。專業運營團隊與金文生簽訂5年的租賃協議,對民宿進行整體設計改造、托管經營。經過8個多月的改造,金文生的民宿搖身一變成了“沐云·柿子樹”。2020年10月1日,民宿一開業,入住率便達到80%。
目前,碧峰村的整村改造正在火熱進行中。已改造完成的幾家民宿,生意持續火爆。“整村運營”的“碧峰峽模式”也走在了全省前列,將“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這是雨城區鄉村振興的一條特色路。
體育產業被譽為低碳經濟時代的“露天金礦”。
2019年12月4日,省委主要領導調研雅安文教新城時提出,體育產業是大產業,光靠舉辦賽事、運動康養是不足以支撐整個體育產業鏈的,只有大力發展實業才能盈利。例如體育服裝、用品、器材制造銷售,好好規劃布局,打造體育產業集群,形成可循環、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這樣才能支撐整個產業鏈。
以草壩鎮均田村為中心,文教新城開始破繭成蝶。
“體育+”成為文教新城發展的突破口,成為雨城發展的新引擎。2020年文教新城被命名為全省首個體育產業創新試驗區,四川國際賽事中心等一批項目落地建設,文教新城嶄露頭角。
今年4月,雨城區—雅安文教新城投資推介會在重慶市渝中區舉行。雨城區和雅安文教新城合力包裝了70余個項目,總投資超過510億元,涵蓋生態康養、文化旅游等領域。推介會當天,現場座無虛席,會場外仍有企業向主辦方咨詢。
今年時間已行半,文教新城迎來超百億元投資簽約,項目考察客商絡繹不絕。已經建成的廠房即將交付使用,文教新城中成長起來的綠色體育制造業蓄勢待發。
上里鎮,遺留有諸多紅色印記。紅軍迎難而上的精神數十年來深深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脫貧攻堅中,當地村民讓被遺忘的老鷹茶產業重煥生機,用“政府+公司+農戶”的形式發展食用菌種植,再次找到致富的新路。
每天早上,新鮮蔬菜都會準時從青江街道張碗村送到主城區人口聚居的正黃街區。居民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新鮮蔬菜,村民們守著家就完成了銷售,張碗村的村組干部成了中間的“快遞員”“送貨員”“銷售員”。
創新不只于此。夏初,青青村社風味餐廳開業,直接將全市所有脫貧村農特產品搬上餐桌,解決了餐廳附近商家的就餐問題。在帶動脫貧村農特產品“增值”的同時,也為廣大居民帶來了實惠與方便。
1928年,雨城區歷史上第一個黨組織中國共產黨雅安特別支部在雅安縣城廂鎮成立,時有黨員18人。從此,全區人民有了領導事業的核心力量。從雅安縣解放之初僅有黨員99名、黨支部4個到中國共產黨雅安縣第一次代表大會黨員959名、黨支部34個,再到現在全區共有黨員20196名、黨組織819個。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披荊斬棘、迎難而上,在百年征程中接續奮斗,為雨城發展貢獻力量。
管寬一點 不負人民群眾的期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是第一要務,安全是重要基石。
“跟居民聊天時,他們說街道、社區干部不僅要‘管天’‘管地’,還要管‘空氣’。”青江街道黨委書記盧德芬說,城市治理就得樣樣管,“管得寬”才能治得好。
在城市治理中,雨城區探索實施“街長制”,土橋社區成為試點。
“垃圾桶里的垃圾及時倒,不要放外面”“油煙設備定期維修沒有?給我看看維修單”“店招老舊、雨棚破損的要及時更換”……盧德芬成了土橋社區的“總街長”,每天再忙也要巡查三次,這是雷打不動的“自選動作”。
在總街長帶領下,群眾街長和交警、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實現聯動,街道變得干凈整潔,成為我市主城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鄉村治、鄉風好,百姓安、國家穩。沒有鄉村的有效治理,就沒有鄉村的全面振興。
雨城區晏場鎮團結村,是一個被青山環繞的世外桃源。走進這里,古樸的村居、干凈的村道,雨后泥土和青草的香味迎面而來。
團結村3組村民吳明照告訴記者,團結村變成現在的模樣,多虧了村組干部“管得寬”。
“垃圾怎么扔要管,院子里怎么堆要管,就連廁所怎么建他們也要管。”吳明照掰著指頭細數村干部的日常工作,一邊為他們的辛苦點贊。
借著“廁所革命”的“東風”,團結村村民吳光海的家從旱廁變成了新廁,洗手臺、蹲便器、淋浴器等一應俱全。“建新廁政府還要補貼,對老年人來說,方便又安全,冬天洗澡再也不怕冷。”
百年歷史一再證明,黨的領導堅強有力,我們的事業就會興旺發達;反之,將遭受挫折。
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等一系列制度的出臺,全面從嚴治黨在全黨展開。
從大興“11·20”專案打響我市掃黑除惡第一槍,從村支書將手伸向“無主墳”到護航脫貧攻堅,從深刻汲取大興“11·20”專案慘痛教訓再到扎實開展以案促教促改,雨城區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一系列舉措劍指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從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到制度籠子的約束,再到政治生態的改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建設的綜合效應不斷凸顯。
黨風政風為之一振,社會風氣為之一新。
直抵人心的民生溫度,標注不斷刷新的民生刻度。這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得到了雨城人民的認可,沒有辜負雨城人民的期望。
做深一些 以人民的名義向前
“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后,我市主城區水源點存在一定污染隱患。主城區幾十萬群眾,哪里去尋一方清泉?
經過多方走訪、考察、調研、評估,將九龍水庫優質豐富的水資源作為主城區供水補充水源的建議被提了出來。
這一提議得到了市、區兩級廣大黨員干部的認可,得到了主城區幾十萬百姓的支持。
九龍水庫原規劃的開發任務為:解決雨城區嚴橋和晏場2個鄉鎮18個村5.27萬畝農田灌溉用水,保障灌區2.22萬人口及8.42萬頭牲畜飲水安全。調整后的開發任務是:作為雅安市城區供水的補充水源,同時滿足灌區農業灌溉、鄉村和旅游區供水。多年平均供水總量為2027萬立方米。
短短十幾個字的調整,字字蘊含著民生。
2019年春節剛過,九龍水庫項目重啟建設。2019年7月18日,不到半年時間,九龍水庫10.2公里進場道路全線通車。道路交通安全性能顯著提高,材料運輸效率大大提升。
同年,在市政府領導親自督辦、主抓任務,雨城區主要領導全力配合、落實任務下,九龍水庫項目用了不到8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將原開發任務重新規劃調整的可行性、初步設計等一系列相關專題報告的重大建設手續變更。一般情況下,這項流程需要2年至3年的時間。
省發改委同意九龍水庫工程可研調整后,九龍水庫項目快速推進。
2020年3月4日,閘門金屬結構安裝完成;
2020年7月15日,溢洪道澆筑完成,樞紐工程主體完工;
2020年10月10日,閘門運行調試檢驗成功;
2020年12月28日,成功實現向主城區試供水。
今天,主城區絕大部分地區都喝上了從九龍水庫流出來的山泉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5月7日,東城街道羌江南路136號大院9棟、23棟正式啟動棚戶區改造工作。26天時間里,這里居住的64戶群眾完成模擬搬遷。
“群眾滿意”四個字,為此次搬遷工作開了一個好頭。
住上好房子,群眾才能過上好日子。有了好房子,城市品質才能進一步提升。因此,棚戶區改造一直是雨城區委、區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
將黨建工作延伸到棚改現場,“黨建+”的理念,實現了搬遷工作到哪里,黨旗就插到哪里。
考慮到所住居民多為下崗職工,“不與民爭利”,讀懂讀通政策“為民爭利”的原則被擺在重要位置。
引導居民選擇貨幣化安置,按照不低于同地段普通商品房標準進行補償,做到應補則補;主動與市房管局、市城投公司對接,及時收集相應房源信息,為搬遷群眾排憂解難,做到應幫盡幫;制定搬遷時間節點獎勵、契稅優惠、住房困難補助等優惠政策,引導居民積極參與、支持棚改工作,做到應獎盡獎。
同時,服務好大院老弱病殘居民,讓工作組進大院、群眾少跑腿;服務好部分長期臥床、身體不便的居民,將協議制作好后送上門進行簽訂,做到服務群眾零距離;服務好搬遷戶適配房屋協調事宜,主動聯系房屋中介公司,現場查看二手房,協助解決后續居住問題,實現全覆蓋簽訂協議。
這些搬遷工作看似正常不過,但其中透露出的人情味讓搬遷群眾感到無比溫暖。
告別舊家進新家,迎接新生活,開啟新期待。從吃到住再到其他,樁樁件件皆以人民的名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為民”兩個字上,往前一點、管寬一點、做深一點,一點點累積,一點點匯聚,終成產業興旺發達,終成人民安居樂業。
使命在肩 雨城兒女熱切回應時代呼喚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朝氣蓬勃的雨城如一輪旭日蓄勢待發。
要在“做強主干、聯動六縣”上有更大擔當,在服務城市建設發展上有更大作為,打好區級基礎,完善城市功能,繁榮城市經濟,提升管理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推動“三區”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管理、一體發展,當好服務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齊心協力加快建設活力魅力雅安。要在擦亮天府旅游名縣品牌上有更大責任,聚力打造“拳頭”景區,優化軟硬環境,做精做新宣傳營銷,為旅游發展造聲勢、聚人氣,持續提升雨城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要在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上有更大力度,持續用力加強城市社區治理,不斷提升中心城區教育和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如雨城區委書記高福強在雨城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表彰大會上所述:“全區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堅定地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借‘勢’發力、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新業績。”
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起點,雨城區將繼續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擔當、砥礪前行迎難而上的奮進、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的勇氣,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新征程的號角中,在“水滴石穿”中繪好藍圖,為加快建設川藏鐵路第一城、綠色發展示范市貢獻雨城力量!
(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