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路口的幾百個回頭彎,曾經藏下了雨城區晏場鎮遺世的美景與純粹。
近年來,晏場鎮向綠色要發展,向綠色要振興。一邊眾志成城走出去,一邊千方百計引進來,踏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發展的特色道路。
從主城區到晏場鎮,一路上彎多但景美,腳步自然慢了下來。
路程雖慢,但晏場鎮的發展卻十分迅速。
3.8萬畝茶葉,承包了晏場鎮的春天。所有關于春的喜悅和收獲,都醞釀在茶園中。
初春,晏場鎮茶葉價格最高達到180元一公斤。這一高價,意味著采茶熟練的茶農,一天便能掙近千元。
價格雖貴,但不少茶商卻愿意花近兩個小時的山路到晏場鎮的各大茶園中,搶購茶葉。
在晏場鎮寶田村的某茶葉加工廠內,購回的鮮茶被攤晾在篾墊上。茶企負責人龐洪云在叮囑制茶工人技術要點后,自己也找了個位置坐下來。手工茶,貴在鮮、貴在精細,因此,當天的茶葉需及時炒制出來。茶葉在手工茶制作者的手上翻飛,空氣中開始彌漫出陣陣茶香。
“今年,我們制作的‘巧茶匠’牌蒙頂黃芽獲得了‘蒙頂山茶杯’第六屆中國黃茶斗茶大賽特別金獎。”龐洪云說,這些年,用晏場鎮出產的茶葉制作的手工茶先后斬獲十幾項茶葉榮譽。
從鮮葉到干茶,晏場鎮的茶產業正邁步向前。
據了解,截至2020年,晏場鎮干茶產值為1800萬元,茶葉實現年產值7500萬元。
從晏場出去的,還有晏場鎮后經村的一汪甘泉。
今年年初,九龍水庫向主城區試供水,來自高山上的甘冽清泉,也作為晏場鎮的“土特產”,與雅安的好山好空氣一起,成為主城區數十萬人的必需品,一起滋養著這片秀雅安寧土地上生活著的人民。
碧螺谷、海子山、高疊洞……這些既是晏場人口中的小地名,也是不少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
烈日炎炎下,晏場鎮的碧螺谷中卻藏著一處清涼。水流隨著平坦的巖石傾斜而下,由窄變寬,仿佛是新娘的裙擺一樣明艷動人。碧螺谷中的水特別涼快,輕輕一捧,暑氣全消,游客常說這里是只有21℃的夏天。
因水碧,因谷幽,這里吸引了眾多游客。碧螺谷外的農家樂逐漸興起。一個月3000元到5000元不等,便可在農家樂住上一個月,食宿全包。低價位、高性價比、高品質,這里成為成都、眉山等地游客的避暑私藏地,也成為眾多美院學生的寫生實踐基地。
近年來,雨城區聚焦優勢資源,全面推進生豬全產業鏈發展,2020年,雨城區新引進天兆、巨星兩個百萬頭優質生豬生產項目,其中,雅安巨星三江生豬繁育一體化項目就位于晏場鎮。
以綠為底,堅持走綠色生態發展道路,那就意味著對多方面的要求高、標準嚴。
據了解,雅安巨星三江生豬繁育一體化項目采用現代化農業養殖模式,創新采用全封閉立體式養豬模式,讓豬也能“坐電梯”“住樓房”“吹空調”。同時,還設計安裝異位發酵床、噴淋除臭系統,配置糞污處理設施等,實現生豬全封閉樓房飼養、自動喂食、降溫、消毒、清糞等現代化智能環保養殖體系,處理達標后的畜禽糞污還可供周邊種植合作社和農戶利用,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結合。
“該項目預計年出欄規模10萬頭,預計年產值3億至5億元,帶動項目周邊經濟年增收1000至2000萬元。”該項目負責人表示,該項目預計今年年底投產,項目建設預計帶動200至300人就業。
游客引進來,旅游業蓬勃發展;產業引進來,為鄉村振興打牢根基。當一個個希望“進場”,晏場必將開創一片新天地。
(雨城融媒 雅安日報 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