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別小看我手里的這些茶葉,這可為我們七盤村的老百姓增收100多萬元!”七盤村黨總支書記郭桂均在鏡頭前當起了藏茶的“推銷員”。在碧峰峽鎮,該村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7月16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雅安雨城區碧峰峽鎮七盤村,探訪村民們的“致富秘訣”。
“除了茶葉,我們村的致富路徑還多著呢!”7月15日,七盤村舉行閑置資產公開招租會,村里閑置的九嶺茶場、村小學,分別以5.58萬和1.7萬的年租金成功招租。郭桂均說:“閑置的資產還有村委會,目前有兩家企業在咨詢了,很快就能租出去。這樣一來我們村集體經濟的固定收入,又多了將近10萬的收益?!?/span>
秘訣一:變廢為寶 撇下的茶葉成藏茶原料
郭桂均介紹,村里共有5500畝茶園,幾乎每家每戶都種茶?!拔覀兇宓牟枰膊怀钯u不出,而是不夠賣。茶葉生長在海拔800-1400米的山上,常年云霧繚繞,氣候濕潤,負氧離子高,因此生長的茶葉品質很好。”
“以前村民采茶,只摘尖尖上的一芽一葉,下面的葉子就不要了。其實村民們撇下的一芽四葉,是很好的藏茶原料?!比ツ?0月,七盤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通過“產業+企業+基地”的方式,把茶樹上的一芽四葉加工成藏茶,實現“變廢為寶?!?/span>
“村民們摘下的一芽一葉,作為綠茶原料,加工成竹葉青、毛峰等,因為品質好,賣的比市場價都要高將近20%,每斤鮮葉能賣80元。剩下的一芽四葉,村里就以每斤1元-1.5元的價格來收,然后由村里的茶葉加工廠進行加工?!惫鹁榻B,加工好的藏茶,以12元/斤賣給茶企,除去成本和加工費,每斤還有2元的利潤空間,而這2元則歸村集體經濟所有。
村民鄧顯友種了10畝茶園,今年賣綠茶原料和藏茶原料的純利潤,達到近5萬元。郭桂均算了一筆賬,“光是以前村民不要的藏茶原料,一年就能為全村的農戶直接帶來100多萬的收益,戶均增收2100余元。同時,也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余元。”
秘訣二:依托合作社 多點開花壯大集體經濟
為什么七盤村的綠茶鮮也能賣出比市場價高出20%的價格?郭桂均道出了其中的奧秘:“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離不開日常的管護?!惫鹁f,合作社為農戶開展生產技術服務、土壤測土配肥、茶葉銷售渠道搭建等,將農資“送到家門”,把技術指導“帶到田間”,構建起綜合性、規?;?、可持續、暖人心的“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為農服務體系。
“今年七盤村藏茶原料的采摘進行了機械化的試點,今后我們要逐步在全村進行推廣。利用機械化采摘,大大地減少了人工成本;此外,通過與雅安供銷社社有企業(康潤公司)合作,解決茶葉了銷售問題。”郭桂均介紹,專合社采取“三次分紅”分紅模式,即:“現金分紅”、“土地分紅”、“利潤分紅”。農戶不僅可以得到以茶園補資入股的分紅,還可以拿到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二次分紅,實實在在的增加農戶收入。
如何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七盤村的村干部在不斷找路子,想法子。“今年我們還將成立惠農服務中心,雅安供銷社有企業(復興公司)以現金入股七盤種植專業合作社,實現農資產品的統購統銷,所產生的收益歸合作社,幫助村民持續增收致富?!?/span>
(葉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