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假期延長、門庭冷落、十道九空……當舉國上下戰斗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道路上時,當全國人民都在向奮斗在一線的醫務人員致敬時,請別忘了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同樣奮斗在防疫一線,時刻有被感染的危險,天天會接觸確診或疑似感染的病人,他們就是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而土橋社區的這個故事,還得從一封“特殊”的感謝信說起。
近日,青江街道土橋社區的網格員高敏收到了這樣一封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疫情中不期而遇的溫曖一名返鄉人員的親身感受(節選部分)
生活中總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溫暖,給這個寒冬,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暖意。
2月9日我從珠海回雅安,剛到居住的尚雅怡心園小區門口,便迎來值班人員的詢問,我如實地回答了返城原由,他們一邊為我測量體溫,一邊向土橋社區匯報,社區工作人員隨即趕來并向我宣讀了雨城區政府關于"返鄉人員必須要隔離14天"的公告。疫情當前,為了配合政府的工作,我爽快的答應:居家做貢獻,不給政府添亂,自覺在家里隔離14天。
然而,回到家后才想起,剛從外地回來,家里的日常用品都還沒來得及采買,需要在家隔離14天的我,生活日用品、垃圾、等等的一切怎么辦?想啊,想啊,愁得我一夜無眠……
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接到社區打來的電話:“需要什么東西就聯系我們,社區暖心服務隊會陪伴您度過宅家14天的隔離時間”,暖心的話語讓我掉下了眼淚,一夜的愁思煙消云散,這真是隔離疫情不隔人情啊!
社區的工作人員很快就為我買來了新鮮蔬菜、水果、肉和生活用品,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
接下來的十多天,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他(她)們都始終如一,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除了每天的體溫測量,問寒問暖,有求必應,還送來了一大袋免費的愛心蔬菜。怡心園小區的志愿者甘二姐不但給我送菜.還為我提純凈水;青衣江老年大學的聶德華同學還給我送來了很多好吃的東西……讓我在居家隔離的日子里一點兒也不孤單,在嚴峻的疫情面前倍感溫暖。
希望(筆名)
2020年 2月21日
自2月9日開始,青江街道土橋社區網格員高敏每天都要和居家醫學觀察的住戶準時聯系,跑腿買菜送菜、關心關注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的身體狀況,這些是她最惦記的事情,處理起來絲毫不馬虎。
土橋社區居家隔離人數眾多,買菜做飯成了難題。她們臨時當起了“快遞員”,隨時滿足居家隔離人員的生活需求。疫情當前,這本是每一個網格員份內之事,但是看著這封信,高敏,感動了
白菜、西紅柿、芹菜、胡蘿卜……怡心園小區志愿者甘紹春看著手機里的“訂單”,清點著已經購買的品種。“等他們吃完了通知我們,我們送去,不能讓他們在這個特殊時期寒了心。”甘紹春邊走邊說。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怡心園小區業主自發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來,光怡心園小區,就有50多名志愿者,他們自愿服從社區干部的安排,成為社區抗疫一線的生力軍。他們與社區干部以及社區民警、社區醫生合作,迅速排查外地返鄉人員,并對其嚴格實施居家隔離,同時,在大院門口設立卡點,測體溫、登記信息,嚴格實施管控措施,為減輕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壓力而努力。
隨著抗疫重心的下沉,社區已經成為了抗疫的主戰場之一,社區工作人員也成了這場抗疫戰役里的“逆行者”。在青江街道,像高敏、甘紹春這樣每天在抗疫一線做著瑣碎但艱巨工作的社區人員還有很多。
“在疫情防控面前,作為基層黨支部,就是要沖到前面,堅守好崗位。”青江街道土橋社區黨委書記書記盧德芬說出了全體社區工作人員的心聲。
從大年三十開始,土橋社區就進入了戰斗狀態。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等力量全部投入到這場疫情阻擊戰中,晝夜奮戰在一線,守護居民群眾的安全。
在正黃一期小區入口處,有這樣一個忙碌的年輕身影,他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園林科研院的一名黨員,也是一個地道的雅安人,當他在得知社區防疫工作繁忙,人手不夠的情況下,主動聯系社區黨委,要求參與到疫情防控行動中,他只說了一句話:“雅安養育了我二十多年,我第一回實實在在為雅安做點事情,覺得自己還是很值得的。”
/ 后記 /
這樣的事例只是雨城區基層防控一線的一個縮影,在雨城各部門、鄉鎮、村(社區)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戴著簡單的一次性口罩,冒著自己和家人被感染的風險,奔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們是父母,是子女,更是這場突如其來疫情的堅定逆行者。正是因為有了無數這樣平凡而偉大的一線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愿者、居民志愿者,雨城區上下齊心,眾志成城,必將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