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精神,雨城區檢察院嚴把“三關”,積極開展制度防控、源頭防控,嚴懲非法捕獵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行為,積極穩妥探索拓展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公益訴訟,推動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努力修復人類與野生動物和諧共生的美好環境。
完善銜接機制、形成保護合力,把好保護野生動物的“制度關”
區檢察院在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建立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的工作機制,加大了重點領域打擊力度,與公安、食藥監局等相關行政部門聯合建立《“亮劍行動”聯動制度》,制定《開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監督活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監督活動”實施方案》,多部門達成共識、合力形成高壓態勢,制定《雨城區人民檢察院關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美麗生態雨城建設的意見》,細化23條措施。為保障制度落實落地,區檢察院與區監察委、法制辦聯合制定了《關于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與協作配合的實施意見》,積極爭取區委支持。2019年區檢察院依托“聯動機制”“監督活動實施方案”“協作配合實施意見”等方案發現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線索2件,切實打破行政、刑事信息壁壘。
嚴懲非法捕獵、出售野生動物等犯罪,把好保護野生動物的“源頭關”
從嚴打擊各類珍貴、瀕臨野生動物犯罪,切斷野生動物供應源頭,區檢察院通過“聯動制度”平臺定期相互通報涉及野生動物犯罪發案、報案、立案、破案情況并對該類犯罪案件進行立案監督,對于構成犯罪的,要堅決依法懲治,特別對非法捕殺、出售珍貴、瀕臨野生動物等“源頭”犯罪,均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偵查機關取證。區檢察院堅決切斷野生動物供應源頭,依托“聯動制度”平臺聯合森林公安從重打擊非法買賣、銷售珍貴野生動物的刑事犯罪,近年來共辦理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6件11人,提出檢察建議3條。其中5件是非法收購、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犯罪,1件是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今年2月提前介入一起非法捕撈野生魚類案件,引導公安偵查取證,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探索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公益訴訟,把好保護野生動物的“修復關”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在刑事的基礎上加大了對野生動物犯罪的打擊力度,更進一步保護了野生動物,踐行生態修復的理念。區檢察院科學運用檢察建議,監督相關主體履行社會責任,重點打擊野生動物在棲息地被非法獵殺,活體、死體制品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物流快遞等現代化方式進行交易以及批著合法野生動物交易外衣的非法交易行為,禁止一切食、藥、用、養亂象。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精神,區檢察院進一步拓寬涉野生動物公益訴訟案件的范疇。2019年,我院提起非法獵守刑附民公益訴訟1件1人。被告人廖某某非法獵捕、殺害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洪腹角雉,以及國家有重要生態、科學價值的野生動物野豬、毛冠鹿,損害了國家野生動物資源及生態環境,被告人廖某某被判令賠償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人民幣33500元,并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在市內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被告人賠償的生態損失資金將專項用于全市生態環境損害修復。(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