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名山區檢察院打造“藍精靈”品牌,實現“1+1+1>3”

        來源:名山區檢察院 作者: 發布時間:2023-06-15 17:24:30

        針對近年來名山轄區內涉罪未成年人案件數量呈增長趨勢的情況,雅安市名山區人民檢察院深入貫徹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圍繞“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目標,重拳出擊,推出“藍精靈”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品牌,構建“藍精靈1+1+1>3”保護體系”,通過整合四大檢察力量,促進司法行政無縫銜接,形成全社會保護合力,切實增強對未成年人的綜合司法保護效果。

        一、成立“藍精靈”辦案團隊,組建專業未檢新隊伍。

        1686821129631.jpg

        為進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案件的辦理質效和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專業化、規范化、社會化水平,2022年6月,名山區檢察院成立了專門的“藍精”辦案團隊。“藍精靈”的“藍”指的是檢察機關,“精”指的是精心守護,“靈”指的是未成年人,“藍精靈”寓意名山檢察機關精心守護未成年人。由副檢察長和專職檢委會委員擔任團隊負責人,政治處主任、未成年人刑事檢察部人員、第一、二、三檢察部相關負責人擔任成員,共同開展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工作。辦案團隊工作任務,包括:涉未刑事案件辦理、涉未刑事執行檢察保護、涉未民事行政檢察保護、涉未公益訴訟檢察保護和涉未社會支持體系構建,有效整合了四大檢察力量。通過整合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力量,實現未成年人全面司法綜合保護。

        二、制定“藍精靈”工作方案,構建綜合保護新機制。

        2022年7月,由雅安市名山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牽頭,名山區檢察院制定出臺了《“藍精靈”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工作實施意見》(名未保辦〔2022〕2號)。根據未成年人涉罪錯內容、程度大小和綜合保護類型,從橫向上對干預對象分為涉罪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習慣未成年人、一般不良習慣未成年人、社會綜合治理類保護四類。為突出重點、精準干預,從縱向上建立“中心—成員單位—工作站”三個級別。同時,在充分發揮檢察工作職能同時,引入區政法委、區法院、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區教育局、區關工委、區民政局、區市場監管局、團區委、區婦聯等司法、行政和社會支持體系力量,形成社會合力,建立未成年人臨界預防、家庭教育、保護處分等有機銜接的分級干預制度,從開展法治教育、心理健康輔導、運動訓練、作業治療、公益活動參與等方面,最大限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目前,受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對接共同處置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案件6件。干預涉罪未成年人13人,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11人(含涉罪未成年人),一般不良行為未成年人7人(含涉罪未成年人),支持起訴撤銷監護權2人,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4份。

        三、組建“藍精靈”法治宣講團,打造立體普法新體系。

        2022年7月,名山區檢察院組建“藍精靈”法治宣講團,以“點圈面”結合模式,著力打造立體多元化的法治宣講體系。一是公檢法聯動,讓模擬法庭走進校園。攜手名山區法院、名山區公安分局舉辦的禁毒模擬法庭走進雅安市名山區車嶺鎮初級中學。學校大約500余名師生進行現場觀摩,讓同學們學習法律知識。二是跨區域聯合開展檢察開放日。分別會同雅安市檢察院、漢源縣檢察院、石棉縣檢察院開展檢察開放日,通過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團市委、老師、學生等各界人士走進檢察院,主動接受監督。三是系列宣講活動,法律知識全面覆蓋。以“反對校園欺凌”“毒品預防教育”“感化不良少年”為主題,推出一系列短視頻,向青少年講解校園欺凌、暴力、毒品犯罪的相關知識。四是推出宣講品牌,提升檢察機關名譽度和影響力。開展以“分清角色,拒絕出演校園暴力片”為主題的法治宣講活動,提高了未成年學生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防范意識,增強了學生辨別是非和自我防范的能力。通過打造立體多元化的普法體系,形成了“檢校區家”四位一體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宣講新模式,共開展法治宣傳30余(次),受眾人數達僅2萬余人,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同時,根據真實案例拍攝的禁毒微電影《毒癮少年》和法治微電影《樹》,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撰  稿:雅安市名山區人民檢察院         吳玉梅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雅江县| 岳池县| 彭山县| 大姚县| 乐安县| 张家川| 苍南县| 白银市| 鲜城| 嘉荫县| 微山县| 临澧县| 彰化市| 丰宁| 金昌市| 马龙县| 佛冈县| 商水县| 孝感市| 京山县| 临泉县| 阜阳市| 花莲市| 老河口市| 芒康县| 南陵县| 青龙| 治县。| 道真| 获嘉县| 措勤县| 嘉定区| 平远县| 广平县| 泊头市| 厦门市| 尤溪县| 珠海市| 潮安县| 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