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甜汁多的石棉“黃金果”,每一口都讓人心動,果農畝收入過萬的“致富經”,也為眾人津津樂道。這份甜蜜的事業和共富的果實,與近日被評為石棉縣敬業奉獻類石棉好人的縣人大代表、小河壩黃果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帥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時間回到前幾年,黃果柑殘次果多、皮層厚、不化渣等難題,價格低廉至每公斤不足2元,畝均效益差、易滯銷。“要不斷提高黃果柑的品質,打響石棉黃果柑品牌,讓果農的腰包鼓起來!”帥熠憑著一股子韌勁扎進了果園。
推廣能復制的技術,讓“黃土地”變成“金土地”
他以“做給果農看、領著果農干、帶著果農賺”的理念,帶領鄉親們種植黃果柑。由于土壤原因導致的黃果柑出現嚴重黃化、土壤板結等問題,種出的果子不夠大,口感也不太好。對此,帥煜用自家的土地做實驗,經過反復觀察和嘗試,他發現河邊的沙土對黃果柑種植很有幫助,于是背上背篼,一背一背地從河邊背來沙土,一次次調整果樹園里的泥沙比例,用沙土平鋪疏水改良土壤,果樹提升密改稀,就這樣,通過試驗種植,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出了一整套種植黃果柑的方法,使黃果柑的產量和口感都有了明顯提高,讓松林村四組的“黃土地”變成了“金土地”。
“門外漢”變“土專家”,從“一人富”到“帶民富”
絕大多數果農重栽植輕管理,技術力量缺乏,種植技術不規范、不科學、生產管理水平落后,沒能按照技術要求進行修枝梳果等管理,導致果實的優質果率低等問題。對黃果柑種植的熱愛,帥煜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為了學好黃果柑種植技術,一本《石棉黃果柑標準化種植技術》,他自學了一遍又一遍。為了學習先進經驗,他多次參加培訓,扎根田間實地研究。把自己種植黃果柑的技術經驗毫無保留地教授給村民,向大家講解施肥、修枝整形、病蟲害防治等種植技術,到現場觀察實情對癥下藥,為村民們解決各類黃果柑種植方面的“疑難雜癥”,將自己從種植黃果柑的“門外漢”一步步變為“土專家”,讓一片片土地都掛上黃金果,從“一人致富”到“帶民致富”,他帶領鄉親共同走向致富路。
組建專業合作社,讓“小平臺”發揮“大作用”
帥熠作為農民代表,為推動現代農業建設,他帶頭發起成立小河壩黃果柑專業合作社,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銷售,積極為村民搞好服務,規范黃果柑生產,樹立品牌意識,引導農民走向市場,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品質得到保證和提升,有力地促進了村民增收,從60畝的黃果柑發展到200余畝,從過去的“單打獨斗”變成了現在90余戶村民共同發展黃果柑。目前,松林村的黃果柑產業已走上了“產業有收益,收入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帥熠說,作為一名基層的農民人大代表,要始終堅持把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發揮人大代表作用與自己的工作緊密結合,在示范帶頭發展好自身黃果柑產業的同時,努力做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謀群眾所謀,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模范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