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來臨之際,寶興縣檢察院持續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體現最嚴格司法保護,樹牢恢復性司法理念,護航大熊貓國家公園發展和寶興生態建設;延伸社會治理觸角,提高公眾意識,用法治護航綠水青山;創新宣傳方式,打通生態環境法治宣傳“最后一公里”。
嚴厲打擊涉生態類犯罪。寶興縣檢察院始終堅持只有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的理念,嚴厲打擊涉生態類犯罪。如被告人岳某某、王某某、車某某、楊某某、朱某某違反野生動物管理法規,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分別價值17.5萬元、11萬元、11萬元、5萬元、4.5萬元;被告人岳某某、王某某、車某某、楊某某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使用禁用的工具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情節嚴重;被告人王某某違反槍支管理規定,非法持有槍支2支,被告人岳某某、車某某、楊某某違反槍支管理規定,非法持有槍支1支。本院經審查后分別以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狩獵罪、非法持有槍支罪對五被告人提起公訴,并認定被告人岳某某、王某某、車某某、楊某某均系1人犯數罪,均應依法數罪并罰。
端口前移,確保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同步審查。為了節約司法資源,提升辦案質效,寶興縣檢察院在刑事檢察部門履行審查逮捕職責時發現公益訴訟線索后,便依照本院內部協作機制將案件移送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公益訴訟檢察部門經審查后快速立案并發出訴前公告。為確定損害結果,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根據被獵殺野生動物的價值對損害后果進行了評估、及時固定證人證言,形成完整的證據鎖鏈。公告期滿后,在刑事檢察部門審查起訴階段,被告人履行了部分民事責任后,公益訴訟檢察部門積極促成被告人認罪認罰并在提起公訴的同時提起了訴請判令5名被告人賠償野生動物資源損失、懲罰性賠償和在市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的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出席巡回審判法庭支持公訴,提升刑罰震懾力。為了提高危害野生動物、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的警示效果,經法檢兩家協商,將本案的庭審現場搬到了縣域內生態資源比較豐富的大溪鄉煙溪村,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庭觀摩。8月15日,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之際寶興縣檢察院派員出庭支持公訴,針對被告人的犯罪構成、法律責任、社會危害等方面深入剖析,有力地指控了犯罪。
在庭審法治教育階段,針對5名被告人對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的問題,公訴人從野生動物的科學價值、藥物價值、經濟價值、游樂觀賞價值、文化美學價值和生態價值等方面分析了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對于維護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保持生物多樣性、促進經濟社會全面持續可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及獵殺野生動物的法律責任和社會危害,警示廣大群眾切勿觸碰法律紅線,讓群眾“零距離”感受法律的莊嚴性和震懾力。
最終,經寶興縣法院當庭宣判,判處五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至十個月,并處罰金二萬五千元至五千元不等。同時,支持了全部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
庭審現場法治宣傳,送法上門效果好。庭審結束后,檢察干警結合現場宣判的典型案例,積極向群眾宣講了生態環境保護、緝槍治爆及防范電信詐騙、交通安全、禁毒防艾等多方面的常識及法律法規,教育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遵紀守法,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不斷提神自身法律素養,爭做法律的“明白人”,全面打通法治宣傳“最后一公里”,共同營造法治社會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