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杜某(女,71歲,井研縣人)在某短視頻APP上偶然間看到一款名為“鄉村振興”的APP,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下載了。接著里面的“管理人員”就將杜某拉進一個聊天群里,并聯系杜某,稱其只要完成“公益任務”,便可以加入“鄉村振興”項目,領取“百萬扶貧款”。
在聊天群里,經常有人發自己通過該平臺獲取了各種貸款補貼,令杜某心動不已,便詢問“管理人員”辦理流程,對方稱杜某沒有相關“公益任務”的銀行轉賬記錄,需要通過包裝流水,才能符合標準。
于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杜某將自己名下的三張銀行卡全部提供給對方收取資金,對方完成洗錢過程后,就告訴杜某銀行卡流水記錄已經弄好了,讓杜某回家等待。然而,回家等待“資金到賬”的杜某,沒有等來期盼的“扶貧基金”,反而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凍結并被“管理人員”踢出了APP。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成為了不法分子的洗錢“工具人”。
套路解析
1、虛假廣告,冒充客服
詐騙分子往往緊跟時事熱點、重點政策,利用群眾對政策理解的偏差,再偽造國家機關印章制作假文件博取信任,誘導被害人通過下載App加入事先準備好的詐騙群聊。
2、洗腦引導,騙取信任
詐騙分子打著國家政策、國家支持的幌子偽造文件或使用虛假APP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領取國家扶貧資金項目,騙取群眾的信任,進而使用群眾提供的銀行卡進行洗錢“跑分”。
3、收到轉賬,完成洗錢
詐騙分子利用受害人逐利的心理特性,以“包裝流水”的名義將涉詐資金轉入受害人賬戶,并引導其將資金轉至指定賬戶或前往銀行柜臺取現。
警方提醒
1、國家的各類福利政策均有正規的申請渠道和流程,不會通過非官方、私下的方式通知領取!
2、金融類App在手機應用市場的上架審核十分嚴格,需要提供相關資質證明。由于虛假App無法在正規應用市場上架,詐騙分子只能以發送網址鏈接或二維碼的方式讓受害人下載虛假貸款APP。
3、請合法使用銀行卡、電話卡,不要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電話卡、銀行卡、金融賬戶等給他人,以免成為不法分子的工具人。
4、各類誘惑參與洗錢的套路頻頻出現,若提供銀行卡參與“收款”或“取現”,成為洗錢環節中的一環,可能涉嫌犯罪,公安機關將依法嚴厲打擊!如不幸被騙,一定要保留好聊天記錄、交易記錄、對方聯系方式等證據,并立刻撥打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