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矯正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詞匯,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社區矯正吧!
社區矯正是一項非監禁刑事執行制度,《社區矯正法》的立法目的就是推進和規范社區矯正工作,保障刑事判決、刑事裁定和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的正確執行。其中“社區”的本意是與監獄等監管設施內矯正相區別,讓犯罪人在社區開放環境下,通過思想改造和勞動改造,矯正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以此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社區矯正的對象有哪些呢?
社區矯正對象有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共四類。這四類人員都是經人民法院判決確定有罪的罪犯,因罪行較輕、主觀惡性較小、社會危害性不大或者經過監管改造確有悔改表現,對所居住的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而納入社區矯正。
社區矯正對象一旦開始社區矯正將要對他進行哪些管理呢?
既然是非監禁刑社區矯正對象,是不是可以隨時離開居住地呢?社區矯正人員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社區矯正機構批準,《社區矯正法》對于請假外出的理由、外出程序、外出期間管理以及銷假都有相應的明確規定。
社區矯正對象是否有“緊箍咒”進行約束呢?
社區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間應當按時報到、主動參加教育學習和公益勞動,服從社區矯正機構的監管,遵守關于報告、會客、外出、遷居等監督管理規定。
對不服從管理的特定情形的社區矯正對象,可以使用電子腕帶定位等現代科技手段加強監管。如果有違反法律法規或者監管規定的,應當視情節依法給予訓誡、警告、治安管理處罰,撤銷緩刑、撤銷假釋,對暫予監外執行的收監執行等。
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治意識,創建法治和諧社會,需要你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