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內江市東興區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主責主業,緊緊圍繞群眾“急難愁盼”,不斷優化自身建設,提升執法辦案水平,增強為民辦事能力,用心用情用力為民辦實事。截至目前,已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400余次,覆蓋轄區19個鄉鎮及街道,切實解決了群眾的一批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強組織領導,在為民辦實事上出“實招”
根據省、市、區委部署要求,結合本院實際,召開動員部署會,研究制定《東興區法院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和《東興區法院關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十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成立專項領導小組,指定責任聯絡員,建立微信聯絡群組,按照“周”“月”計劃,日日督促更新活動進度,保障活動方向明確、責任到位、銜接順暢。
突出民意導向,在開門搞整頓上用“妙招”
線上發布群眾意見收集“二維碼”,公布省駐點指導組電話,設立舉報信箱,并在立案執行窗口及7個派出法庭放置二維碼展板,方便群眾隨時提出意見建議。現已收集群眾意見39條,電話回訪群眾43次,落實整改措施6項。線下召開兩次社會各界人士意見征求座談會,一次干警家屬廉政座談會,開展走訪活動,共征集社會各界人士意見121條,發出回訪信函28封,電話回訪30余次,現場答疑80余次,落實整改措施68項,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應”。
聚焦涉民生案件糾紛化解,在保民生上放“大招”
設立涉民生案件訴訟服務綠色通道,堅持優先審查、優先立案、優先處理、優先執行的“四優”原則,力保通道“一通到底”,已立案受理涉民生案件1500件,結案1382件,結案率高達92.13%。辦理涉民生執行案件185件,執行到位款項1145.85萬元。同時,聯合東興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轄區政府,大力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為140余名民工追回工資451萬余元,及時為當事人兌現合法權益。
開展法治宣傳“六進一邀”,在營造氛圍上用“活招”
深入開展送法進機關、社區、村鎮、學校、企業、村戶活動,開展法治宣傳活動 120余次,發放各類宣傳手冊2000余份,并豐富形式,椑木法庭舉辦“法庭開放日”活動,高梁法庭將審判現場開到了群眾家門口,刑事審判庭將庭審開進了校園,推進形成良好法治環境。同時,制作宣傳視頻和展板,充分運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四川法制網等網絡平臺發布宣傳信息300余條,被中央、省、市、區級媒體采用120余條,讓群眾在親歷親見中體悟法治的力度和溫度。
優化“一站式”服務,在便民利民上有“奇招”
發布訴訟服務中心十大便民措施和執行十大便民措施,在訴服大廳窗口安裝滿意度測評器,開展“我服務 你來評”行動,348名當事人作出服務評價,滿意率高達98%。大力推行便民立案措施,已受理微法院立案710件、網上立案 48件、跨域立案22件、上門立案19件。堅持將非訴機制挺在前面,通過訴前調解處理案件912件。深入推進繁簡分流,快審快結,已速裁、快審案件1837 件。建立執行法官值班接訪制度,接訪群眾1000余人次,登記有效線索100余條。
涉法涉訴信訪“治重化積”,在為民解憂上出“重招”
建立信訪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接待群眾來訪A/B崗制度,31名中層及領導干部全部參與其中,嚴格落實“事心雙解”“案結事了”的化解標準和“五個一”(一名包案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次會商研究、一套化解方案、與信訪人至少見一次面)工作要求,全面開展疏導化解工作,現已接訪群眾100余人次,處理涉訴信訪案件12件,成功化解處置10件,信訪案件化解率高達83%,有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和轄區穩定。
推進辦案競賽活動,在提質增效上下“狠招”
以“八個一”工作機制為抓手,結合“5+2”“白+黑”的工作模式,強化推進力度,狠抓審判執行質效不松懈。截至目前,區法院已結案3621件,結案率達74.22%。大力開展解決“執行難”大會戰行動,辦結執行案件1274件,結案率為62.89%,執行到位金額5.3億元,并就陳宏等人涉黑案件進行首次退賠,退賠金額高達228萬余元,以審判質效提升展現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效。
堅持立行立改,在查改治建上推“新招”
成立頑瘴痼疾整改暨建章立制領導小組,結合法院實際,制定32項制度機制,確保突出問題“當下改”,建章立制“長久立”。其中,制定《“一站式訴訟服務”整治專項行動方案》等14項制度,進一步優化訴訟服務;制定《審限精細化管理操作通知》等7項制度,強化案件監管力度,提升案件質效;出臺《執行人員辦案“十個嚴禁”的規定》等2項制度,全面規范執行人員辦案行為;制定《關于嚴肅會風會紀的五條規定》等3項制度,樹立良好的文風、會風、紀律作風;制定《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規定》等6項制度,切實做好信訪維穩工作。(梁 瀟)